“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徐星星     提交时间:2016-01-05    浏览数:1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实践成果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去追寻它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活泼。。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学情分析:这首诗起源于童年经验,诗中那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对于刚刚告别童年的学生来说,是熟而又知的。抓住这一共同点,使学生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是这节课的突破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蕴涵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课前准备:准备:我的梦想。
 教具准备:配乐朗读磁带;录音机;投影仪;配文插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此诗(2 遍)
     第一遍:了解本诗的内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诗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在山的那边》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隐秘 痴想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探究讨论: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分小组讨论,因为诗的中心思想已明确,学生只要用脑一想就能得出结论,所以这个题学生自己讨论就可以了,教师不必要讲解)



二,教学策略

我打算以读为主,读中带着思考,汲取、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情境导入、作者简介、重点赏析、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步骤。

最后完成相应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

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以读带动,以思深入,能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缺点:可能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融入到课堂上来,加之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和思维方式。



四,改进意见:今后多与不同类型的学生交流,分层次,分阶段交谈,听取学生对自己课堂的看法,加以改进,争取能让所有学生能融入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