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易少枫     提交时间:2015-12-10    浏览数:0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渝水区南安中学 易少枫

一:教学设计理念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渎、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二:教学策略及目的

 

1.熟读课文,集合文中语句解词。

 

2.通过朗读课文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4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畅谈导入

  1.播放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一位老人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课件出示“老”字。谁来说说这个字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揭示并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等自由选择下列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再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作者亲眼目睹了一片了不起的绿洲: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这一片绿洲在哪儿?是谁创造的?小组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了老人创造绿洲的不容易?抓住“竟”和“了不起的奇迹”来探究课文。“了不起”表现在哪儿?、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图片。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出示有关句子:

  ①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种树是选择,青山是归宿”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情?

  ②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里除了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改变了形貌,更蕴藏着什么?(老人们的精神在祖国各地无处不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③理解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

  (再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设计意图:使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和敬仰为环保事业做出的精神。〕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小结:是啊,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五、再读全文,升华主题

 

1.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2.交流读后感受。

  

  六、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评价: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国培学习,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依托提示语,凸显教学重点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巧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奇迹”一词,引导学生自读文,体会大环境的险恶。但毕竟晋西北与我们相隔甚远,学生难以想象那里环境的险恶。

   三、立足文本特点,点亮思维火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者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而学贵于思,思起于疑,故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四、结合精读课文,注重读写结合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时贯彻“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课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中的不足:

   1.短短的40分钟,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的阅读略显不够,教师的朗读指导如果再到位些,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

   2.教师在课堂的关注面显得有些狭窄。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较平时拘谨,气氛不够活跃.

   3.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迈进”一词朗读指导有误,我要求学生读“迈”字语音重些语速慢些,感受老人的年迈、行动的不便,但此处的“进”应读轻声,此误课后得到了纠正。

   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我学到了很多。我会把所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融入今后的教学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前多准备一些。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