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熊寅     提交时间:2015-12-07    浏览数: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本课有8个要求认识的生字, 12个会写的生字。正确读写“振兴中华……”等词语;同时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分两个课时完成。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23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78分钟);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89 分钟)四:研读重点,深入感悟,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重点:20分钟)


从整个设计来看,有层次,有深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1.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2.教学目标明确、适当、有层次;3.教学环节简单;4.教学资源运用简便、适度;5.内容拓展适当;6.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思、议较有机结合。

由于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真实的课堂因为真实,所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这节课也存在不足:1.课前交流,收集资料没有派上用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得到统一)。学生收集资料多,没有目的,不会说,更不知道从哪儿说。当然就达不到你交流预想的目的、效果。所以老师布置收集一定要对你的教学有帮助。2.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地方处理欠恰当。A.学生有明显的错处要纠正(学生解词租界、褴褛(有学生读LOU)),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B.不能很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生的回答与你的问题不吻合时,你该怎么引导,不能蒙混过去(你看到了谁?学生答周总理。你的目的是巡警,然后出示课件,读句子,体会……);C.评价要有针对性(读得好就好,不能按你的预设进行);D.读书方式的呈现(抽读全文,不如叫学生默读,或者培养学生速读);E.读的训练不够扎实(读得不够,好几个地方学生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F.课件的播放时间要恰当(不要学生还在读书你就把下一环节需要的课件点出来摆在屏幕上了。这是慌张(翻书21页。都25课了,还在21页?)的表现。);3.教师的站位(学生读黑板上、屏幕上的词语或句、段,老师不能站在中间,不要挡住学生视线;播放课件最好用手、教鞭、鼠标示意;板书示范时,最好让所有学生看见……)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