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此问题:

    1.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3.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4.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

提交者:罗小辉     提交时间:2016-02-23    浏览数:0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认识如下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转变角色。全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了数千亿元,我国大多数城镇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基本实现了“校讯通”,大多数城镇中小学开始投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从而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随着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电子白板等信息资源的使用,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教师教学资源的垄断性正在不断打破,师生逐渐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必然被打破。同时,网络资源的广泛使用,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主动转变观念,主动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创造者、引导者、组织者。 2、加强培训,创新机制,提高水平。 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外,还要有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教师要能通过培训掌握与自身教学内容相关的,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人网、天网、地网与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对于学校信息技术的培训,要采取自主的、结合学校实际的、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培训模式。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会努力做到: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生物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还包括对教学的负责精神。班主任对自己所担任的课程,要做到讲课认真,板书工整,批改仔细,辅导耐心。严于律己的班主任都能做到板书不工整,擦掉重写;班主任教学态度上所表现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在听课和完成作业时,做到严肃认真。 
  以身作则还要做到不要忽略生活细节。学校内外、课堂内外、不管有无学生在场,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习惯约束在道德范围之内。班主任切忌“不拘小节”,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以身作则还表现在班主任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一旦发现自己错责了学生,就要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不文过饰非,不强词夺理。班主任只有严于解剖自己,才能对学生实行严格要求,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的爱心,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要有这样的努力:第一,要把爱心和爱行结合起来。就是不仅要有爱心,也要有这方面的行动。还有就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另外,希望学校能创造这样的氛围,一方面强调老师要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注重在学生中提倡学生尊重关爱教师。如果只提倡教师要爱学生,学生那边却没有这样的教育氛围和意识,对教师的爱毫不在意,甚至表现麻木等等,一个老师的热心关怀却没有能引起相应的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老师爱心的。二教师的育人观学生的差异,在教育中不是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这些都是在强调对学生的衡量应该多样化。在教育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可以指出,但有时常常是要求学生立刻改变,立刻做到。有的学生能做到,有的学生不能做到,对于做不到的学生,有的教师还常常以为这个学生不听话,是有意气我,进而可能会更生气,予以刚性处理。这样往往能迫使学生表面上遵从了教育意志,但内在问题根本没有消除或解决。对于学生内在一些问题的解决,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说,古今教育中人们提到的循循善诱,实际上暗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引导。这样的一些育人观对教师来说最为有力,可直接带来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函授学习的日期到了,她要去学习半个月,想这个学生总难为小班干部,她劝了一下这个班干部,然后说你明天到我这来一下,给你一样东西,我走后你把他陆续交给那个学生。结果这个东西是老师写的十来个纸条,都是在说淘气学生的一件件优点。她告诉这个小班干部,我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你两三天给他一个,就说是我写给他的信,你看他怎么样。结果这个小班干部这样做,没想到特别有效,那个捣乱的学生变了很多。原来老师写的每一个纸条都是他看到的这个淘气学生的一个长处。那天打扫卫生,我看你那么认真,心里非常高兴。过了两天,这个班干部又给了他一个纸条:这是老师给你的。那次你写的作业非常好,我记忆犹新。结果这个孩子在班级那种不守纪律、捣乱现象一点点的就改变了不少,半个月以后,这个老师回来,对这个学生也非常欣赏,这就是循循善诱,这也是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假如小班干部一来说这种情况,老师就气急败坏的一拍桌子:把他叫来!要是不改,你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一点余地都不给,会是怎样的结果?三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是教育中教师所有爱的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爱心,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教师的爱心,就是胜过父母之爱,长辈之爱,兄弟姐妹之爱.有了这种爱心,才能更好地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真正的爱不等于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热情周到的服务,而应该有严格的要求或批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比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等,但也不能没有要求。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什么一切让学生自主,让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似乎教育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必要了,对学生提出要求就是观念陈旧,就是落后于时代。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