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此问题:

    1.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3.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4.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

提交者:徐艳玲     提交时间:2016-01-04    浏览数:0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 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 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 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 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 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 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 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 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 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 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 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 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 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 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 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 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 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 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 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 在约束机制。 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 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 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 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 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 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 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 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 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 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 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 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 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 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 自我价值的实现”。 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 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 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 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 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 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 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 “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 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 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 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 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 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 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 化的知识困境。 (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 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 “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 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 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 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 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 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 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 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 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 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 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 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 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 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 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 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 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 不从心、捉襟见肘。 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 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 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 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 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 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 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 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 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 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 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 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 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 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 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 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 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 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 困境。 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 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 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 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 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 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 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 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 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 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 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 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 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 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 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 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 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 保障。 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 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 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 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 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 “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 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 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 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 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 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 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 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 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 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 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 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 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 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 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 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 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 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 然得到了提升。

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教师,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条件。教师如何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呢?

精通电脑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信息都是从网络中获得。电脑担任着输入和输出信息的任务。教师精通电脑已显得迫在眉睫,利用电脑办公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精通电脑是一个新时代教师的标志。因为懂电脑,所以很多事情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做。只有懂电脑,才不落伍。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如果不懂电脑将要成为井底之蛙,新时代的文盲,终将被时代所淘汰。精通电脑才能上好多媒体课,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懂得电脑,才能筛选信息,确保信息畅通无阻。要做到精通电脑,必须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indows、word、ppt、excel等等。要熟悉这些操作,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怕苦不怕累地训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现在有电脑方面的考试,教师要重视,当作一项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来看待。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会有行动。具有忧患意识,才肯下工夫学习它。这样要学精电脑就为期不远了。这里要提醒一点的是教师不要把电脑当作娱乐的工具。有些教师,利用网络之便,沉迷于游戏、电影、电视、网络聊天等,而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教师身心疲惫,因为电脑辐射大,成瘾的话,呆在电脑面前的时间长,影响工作,影响身体。这种不务正业式的使用电脑,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有害,应切记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观条件。

思想决定行动。一个教师如果对教育事业产生厌倦情绪,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那么他在工作上就容易知足,工作被动,慵懒,总想贪图享乐。因而工作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整天浑浑噩噩,他哪里愿意花心思去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呢?教师是一项清贫的职业,跟其他行业相比,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不好教,教师常常要受学生的气。学生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对个别调皮学生的行为,教师只能忍耐,恨铁不成钢。老师的精神世界有时是很压抑的。在大社会环境中,教师应该摆正心态,淡泊名利,做到境界高远。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应保持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就能潜下心来教书,就能不断钻研教育教学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就能发现教书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是一种塑造灵魂的职业。热爱教育事业,就能感觉到教师身上的责任,就能托起明天的太阳。热爱教育事业,就能想办法提升教育技术能力。这样做到心无旁骛,锲而不舍,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不断学习充电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源泉。

。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唯有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底气,增强教师的自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看书学习的范围可以是很宽广的,即可学习专业类的书籍,也可学习文学类的书籍。做到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的教师,自然就才华横溢,教学起来自然游刃有余。教学在改革,教师要学习适应;学生在成长,教师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世界在日新月异,教师要跟着变化。教师要用自来水去浇灌学生一杯水,这样的知识才是新鲜的,永不枯竭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不光要不断学习,还要懂得如何获取知识的途径。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