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任选一个完成即可):

    1.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2.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陈彬     提交时间:2015-12-16    浏览数:0     

对现今教育的几点忧思

—— 一个底层教师的杞人之忧

修水县太阳升中小  陈  彬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繁重的精神创造性劳动,想出色的完成工作必须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必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但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行为是受社会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影响的,教师非圣人也不例外。而社会对教师这一群体的认知态度也随时代而变。从封建社会的师道尊严,“堕落”为文革时期的“臭老九”,到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对教师的认识也更为复杂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教师的职责也远远超越了传道受业解惑的范畴,有了更深广的内涵。但也有些对教师精神和行为的苛刻的甚至是不近情理的要求使教师身心疲惫压力巨大,以及其他的许多源自社会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从教二十余年,有时静下心来想想,也有许多困惑:现如今,是教师出问题了,还是社会出问题了,还是我的思想狭隘极端片面了?

1、镣铐教育,负重前行。中国的教育从古私塾的崇尚体罚到今天禁止体罚,到禁止变相体罚,这是社会的进步——更加关注人性,尊重个体了。但是我们说真理超过了一定的“度”也就是谬误,需知矫枉不能过正、过犹不及啊。现在各种关于教师管理学生的“规范”“要求”很多,教师自由裁量权太小,如同“带着镣铐起舞”,施展空间太小。而青少年自我控制力尚未形成,其必须依赖于外界的约束力,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中教师、家长的教育作用重大。“玉不琢不成器”,该如何雕琢这些“璞玉”呢?“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让当代教师迷惘,不知该如何把握“度”,因而局促不安、无所适从。社会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太严厉会遭到学生的排斥,九零后少男少女们谁在家不是被宠着哄着,又怎能理解老师严厉的爱呢?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舆论媒体对教师很少有正面宣传,除非你“倒”在了讲台或“打着点滴”上课并侥幸的被人“关注”到了,相反却过于关注教师的“负面新闻”,似乎其报道价值极大,教师稍有不慎,提耳朵的手会成为摔碎自己饭碗的当头棒。我们不是说非要体罚,可是一味“微笑”、迁就就能教育好孩子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教育的?从没对孩子瞪过眼、狮子吼过?冷静思考一下:你做父母的都需要“恩威并施”甚至还见效甚微,却要教师都是春风丝雨育“英才”,孩子会听吗?那可能吗?教师有时语言“稍微重些”,遇上走极端的学生或家长,就会被扣上“侮辱”、“语言暴力”等帽子,上访、登报等等,重则饭碗不保轻则打一“缺口”。我辈庸师俗儒有时茫茫然无所措手足,有时在想能不能请教育理论大家们走进课堂由我们提供几个学生“样本”请他们做番演示,表演如何“春风丝雨”育精英?

师爱的不被理解与认同,甚至于教师的管教会遭至学生的殴打辱骂:教师“摸”了学生轻则丢饭碗、重则陷囹圄;而学生打了教师赔礼道歉便万事大吉,可悲可叹,部分教师的遭遇更让同行唏嘘不已,战战兢兢引以为戒。如安徽一学校教师上课制止学生打闹不力被冠以“杨不管”美名天下扬,而一年前该校一教师因管理学生而被学生砍手却久久无人“过问”终不了了之,谁又去关注这两件事的前后关联了呢?如此环境下,谁有勇气“逆时代而动”“教之严”呢?那么慈爱呢,有时会被部分学生当作懦弱无能,谆谆教诲做耳旁风飘过。昔日孔子对一个白天睡觉的学生都大声呵斥其为“朽木不可雕”。但现代社会呢?你这样说会被说成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万一不幸再碰上一极端的学生有一极端的行为,你将砸碎饭碗倾家荡产剥夺教师资格永无翻身机会。更何况对于少数学生,教师如果一味柔声细语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恐怕难和网络游戏的诱惑力抗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沉迷于网络虚度光阴的孩子,或许就是社会、家庭、教师对于孩子的约束力不够强造成的,大量的留守儿童更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约束了老师,纵容了孩子,由着天性发展就能成才吗?世上有多少树木是只需用手“温柔一扶而无需剪刀”就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我宽容了没教育好你骂我无能,我严厉了你砸我饭碗!长此以往,“教”将何去?这一切令人深思并忧虑不安。

师爱的不被理解影响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有时在想:中国现当今的教育模式应该还未定型,应该还是在摸索中前行!现如今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堪忧与此有没有关系呢?!

话虽如此,但既然现实社会是这样,我们无力改变,那就只能暂时“从了他吧”!!!那么教师对于学生望生成龙的热切心愿该以何种方式实施呢?该怎样披肝沥胆的渴求社会的理解与认同呢?教师的人身安全、那看得比性命还宝贵的名誉谁来保障?让人如履薄冰、惴惴不安的教育环境环境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热情。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的长期的去思考去探究……

2、知识贬值,识见短浅。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被重视,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出现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局面。很多学生在校学习的高深书本知识走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老师不禁困惑自己的劳动有价值吗?自己为之奉献青春年华的教育,从朝气蓬勃到苍颜白发所传的道授的业对国家的贡献何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何在?带着这些困惑,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言辞也必定难被认可,其底气不足,教育学生再也理不直气不壮,主观能动性大打折扣。两袖清风,自甘清贫,却无法教育好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之痛心!部分学生、家长只看到了北大学生卖猪肉、本科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待遇不如小饭馆老板这些社会个例,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家长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于是乎就有了某地高中学生拒绝参加高考的极端现象出现。

满腹诗书的老师在经济上比不上珠光宝气的商人,权力上更无法与拍板批条的公仆们相比,这也影响到知识在部分务实的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教师的教育似是空中楼阁,在处处以金钱论英雄的浮躁的社会中很难立足,只能落寞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我们说“敬其师,从其教”,但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越是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越是有一些受社会影响较深的学生面对教师自身的例子不禁疑惑:“废寝忘食,头悬梁诵诗词歌赋,焚膏继晷,锥刺股演化学物理,就有美好的未来吗?不过是穷教师而已”。教师有时竟成了知识无用论最好的注解,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又能激起学生多大的学习兴趣呢?

3、精神苛求,双重标准。社会财富差距的拉大,人的评价观念有越来越物质化的趋势,经济观念越来越深入人的脑髓,成为对很多人很多方面的评价标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其从社会中获取的劳动报酬较低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有些才华横溢的老师不甘忍受清贫弃教经商了。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社会环境、社会价值取向所致,具体来说是教师的经济地位造成的。我们不可片面的用师德的条条框框去束缚非议这些老师。发出批评声音的人自己又能否做到:任尔物欲横流、“钱浪”滚滚,我自岿然不动,潜心于追求个人情操修养?否则,你自己双手搂钱、为金钱而食不甘味,又凭什么要求他人收获精神食粮,你却怡然享受“财富的乐趣”?

社会对教师品行修养上要求圣人般高尚,物质上却要求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最好是“不食人间烟火”!生活中常常听人说“某某是教师哎,怎能这样”,似乎不是教师就可少了很多道德约束。只能谈奉献,不能要报酬,更毋庸说名利。如坐公交这样的小事,普通人不让座没什么,教师若不让,会千夫所指,唾沫星子也能淹你个半死。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教师评价教师,与其他社会人是两重标准。

教师们困惑的是:社会是不是给予教师的比常人更多?一作了教师就不是凡夫俗子了?就不需要五谷杂粮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社会现状来看,大批的教师作为个体的人,其一生又有哪些需要得到满足了呢?经济地位低,工作不被理解与认同,更缺少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教师精神畅游于知识海洋,身体却蜷缩于蜗居之内,我们可以自以为骄傲,以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被作为虚伪的套话或嘲讽的戏语。在这样一种社会价值取向下,其自身或许都觉得自己空有无用的满腹经纶,那么学生辛苦习诗书,又有何用呢?

可社会风气已然如此,牢骚太盛防断肠,既无益于事又无益身心,还是调整心态笑面人生吧。在经济狂热的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社会大环境,审慎思考自我价值除了在教育领域,在其他领域能否“放光芒”?应警醒“桔”变“枳”之痛,给自我准确定位,审视金钱与价值,调整心态。浮躁痛苦是一生,淡泊平和也是一生,既无法改变,或整日为转型能否成功而挣扎,孰若定位教师的角色并怡然甘之,将自我价值酣畅淋漓地发挥至极致。摒弃俗世所崇尚的名利思想,追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师德境界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用自己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以德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中获取成功。既提升了精神境界,博一“小虚名“,又能以淡定的心境颐养天年,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我这个底层教师发出的与当今社会教育大方向的不和谐音,也许是杞人忧天,仅是一家之言,也可能代表了一部分教师的观点,提出这些问题,希望教育大家们能予以释疑解惑,不恰当之处,敬请谅解。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