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任选一个完成即可):

    1.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2.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李姝芸     提交时间:2015-12-06    浏览数:0     

案例:七年级语文上册25课《河中石兽》一文教学设计中一环节:

探究课文内容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几十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船找了十多里,没找到。

(2)将学家认为石头坚硬称重,沙子松散,石头埋在沙子里一定会越沉越下,越来越深,只能就地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谁的反击之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来越深,深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就会倒到坑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在转,一直转不停,石头就会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去上游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情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找,结果找不到;将学家按照石重沙轻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是找不到的;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臆断是靠不住的,时间出真知。

小组讨论: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

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何种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指名4位同学发言,讨论并归纳如下:

第一种:只考虑流水,没考虑流水与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时间,准确把握石兽、流水、泥沙三者的性质及其关系。

分析其产生的教育价值:

  引导学生养成自学感知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上借助注解合作译文,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就是任何事情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做出判断,才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一种做事的理念,凡是要尊重实际,全面分析,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处理问题,这对其成长不利。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