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任选一个完成即可):

    1.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2.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沈江慧     提交时间:2015-11-20    浏览数:0     



美术星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作品特点。

2、珍惜人类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对于美术分类的了解。

◎教学难点:各个不同类别作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课前准备:(1分钟) 

 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影像资料、开启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查找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资料。   

二、引课:(2分钟)   

(一)提问什么是美术? 

     是一种靠视觉来观赏“造型艺术”。它是通过对物质材料的运用,遵循色彩、明暗、造型等规律塑造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手段。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四大类。   

(二)欣赏作品、辨析类别: 

     水粉静物、剪纸、建筑、素描、工艺美术、中国画、水彩人物、木刻版画、水彩风景画、中国写意花鸟画、雕塑   在作品的欣赏中,自然引入课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三、新课:(35分钟) 

  (一)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绘画的种类。 

   1、中国画:泛指一切区别于西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写意、没骨、白描等。写意又可分为大写意、小写意、泼墨,还有兼工带写等。 画科有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 

   2、油画:用核桃油或亚麻仁油等植物油,调和油质颜料所作的画。油画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画种。 

   3、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性颜料作画的画种。由于水彩颜料有透明、快干、混色等特性,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水彩画也就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4、水粉画: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与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5、版画: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质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和艺术加工,可复印出多幅原作的艺术统称为“版画”。分为凸版画,如木版画;凹版画,如铜版画;平版画,如石版画;漏版画,如丝网版画等。  

 6、素描:是单一色彩表达物象明暗的绘画方法。   

(二)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雕塑的种类。 

    雕塑:具有三度空间的(长度、高度、深度)的造型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根据放置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室外雕塑、室内雕塑和架上雕塑等;根据表现手法不同,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浮雕:雕塑的一种,指在实体的表面上雕塑出具有背景的形象,使之成为介于平面绘画和立体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浮雕的深浅和厚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 

     圆雕:雕塑的一种,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适于多角度观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塑。 

  (三)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建筑。 

     建筑: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艺术。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四)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通过设计的理念和工艺手段进行实用性和审美性创造的艺术形式,是美术应用领域的分支。主要分为民间手工艺、染织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装璜设计等形式。  

 四、布置作业:(1分钟) 

  查找资料:毕加索及《格尔尼卡》   

本节课的教育价值为: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
、传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