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此问题:

    1.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3.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4.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

提交者:宋春荣     提交时间:2015-12-01    浏览数:0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部中小学课改专家刘坚曾讲:“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教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其作用不可估量。要想教育成功,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受教育的成功者,而锻造自身的成功的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解读《体育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改的精髓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教学理念指导的结果,因而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改变教育者的传统理念。传统的教育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处处渗透人本理念,体现体育教育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具体表现在:


  (1)《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动项目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课程在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为促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关注学生的做人做事教育。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如何确立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我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


  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高中体育课堂一直是一种授予受的单向教育方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常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课堂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模式。教师热衷于“满堂灌”和“填鸭式”,课堂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教师怎么做的示范学生就怎么学。即使在新课改大力开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教师乐此不疲。这种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扼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改变现状,我们必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运动习得,倡导自主学习,以互动性教学为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改变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得到锻炼的场所,成为学生发展体质和心智的场所。


  (2)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与学是学习行为的对立统一体。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学。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的角色和作用结合起来才构成教学整体。教师要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他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是认识的主体。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理解和熟悉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交际,吸收学生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互动化,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研究者。新体育课程要求学生知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将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方法。如果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依靠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自身的经验,就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无统一的课程内容,无固定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教书匠”变为体育教育的研究者,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出适合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地学。


  (3)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好获得运动技能。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当学生在运动中出错时,会产生挫败的心理,这时可以微笑着告诉学生:“不要在意,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这样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最佳的练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教师对学生尊重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期待通过言词交际和非言词交际传达给学生,会使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因而提高练习效益。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都证明了人是需要关心和尊重的。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就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4)注重在体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还受到“情感智商”的制约与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还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主张围绕学习兴趣组织学生的学习,在成功地探索未知中,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刻苦钻研,并将体育练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我们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鼓励性、激励性评价方式,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转入进一步学好技术动作的新的动机。


  (5)建立科学的高中体育学科评价体系,促进体育教学的“双嬴”


  新课标指出要建立能极力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运动能力和健康体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体育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已往的评价思想、评价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进行高中体育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研究。在形式上注重过程评价、阶段评价、终结性评价,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知情意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体育教学的“双嬴”。


  总之,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挑战,我们惟有转变观念,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专业化结构;同时,我们还应当主动投入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当作自己专业更新和成长的有利时机,在课程改革中自觉追求专业成长,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以达成理想的专业化成长。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