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组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发布者:李友华     发布时间:2016-03-10     浏览数:0

更新教育观点是课改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教育观点是课改的先导。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人为本,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不懈努力的一项必要措施。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直观地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对学生的教育是体现在一种显性的教育上,学生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和教材指引的方法去做,特别是很多体育老师,有时候忽视了它内在的隐性因素,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对整个运动过程的理解和心理因素的内在推动,以及和教师的双向互动。而在体育科组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设想。那么究竟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从几方面谈谈:

一、“必修”、“选修”、“活动”三课统筹、协调发展。

体育作为必修课,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性。它着力于普及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习惯,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旨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而选修课在必修课和活动课的基础上提高健康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因此,三课的协调发展应把握下面几点:

1、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机能,不同要求。以优等生带动后进生促中间的教学原则,使全体学生在心理上较易接受老师的指导,以行动上向优等生看齐,从而得以顺利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

2、把体育教学内容溶于“选修提高”之中,在“选修提高”中要进一步把握内容作为基础训练内容,在技术、战术上加以强化和细化,突出专项特色。

3、教师应博采众长,刻苦钻研,领会教材,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将各种科学教法放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提炼,达到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又以“提高”促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本学校体育要遵循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五个目标进行。

要求每位体育教师把每个学生作为有活性的个体,遵循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训练时期的内在因素,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教育,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着手,加强各方面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懂得怎样练,为什么要这样练?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今后的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探索体育教学方法中的德育功能。

1、通过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情操的教育。学校体育具有鲜明的集体感和竞争性。要利用体育本身所特有的竞争规则和技术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练习中体验,遵守规则,专心致志,调整个人行为方式,使之符合集体的需要和规则要求。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