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与行

发布者:曹志翔     所属单位:流泗中学     发布时间:2016-03-15    浏览数:0

案例一:那是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不仅教学内容是“蓝印花布”,课堂上的一切也都是蓝印花布所构成,整个教室散发着幽静素雅的蓝白之美,不用听课,所有人便已经沉浸在了这独特的艺术世界之中。还没有听课,便已经为这位美术教师所折服:如何收集来那么多蓝印花布的素材?

  案例二:《生活中的图表》一课很简单,能为教师教学增色的就是一张本市的“一周天气预报表”和学生自己课桌上现成的课表。在评课的时候,有听课教师委婉地提出:如果本堂课能够在网上收集一些精美的图表、能够请学生带一些材料进课堂,那么学生将会深受启发……于是,就有教师归纳说:都是课程资源惹的祸。言下之意,课程资源匮乏是课堂不完美的主要因素。那么,为何会出现“课程资源”匮乏呢?我们该如何优化美术课程资源呢?

  因地制宜,用足乡土美术资源 对于课程资源,我们常常舍近求远,无论什么教学内容,第一反应往往是网络,然后会是书籍或者美术画册。而事实上,当我们回过头来时,总能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一是地方美术资源最具魅力的特色在其真实与亲切所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二是地方美术资源往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例如南通——现代第一城,虽然不大,但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造就了南通美术文化的久远性、兼容性、互补性、开放性,独树一帜,精致全面,涉及了美术类别的方方面面:

  第一,名胜古迹方面,有闻名全国的八小佛山之一——狼山及其建筑群,如皋定慧寺等独特的佛教艺术文化,还有海安新石器时代的青墩文化等。

  第二,民间艺术珍品方面,有空中交响乐之誉的南通哨口风筝、誉满全国的海安花鼓、全国非物质遗产——蓝印花布、第一乱针绣——沈绣、跳马夫服饰、如东农民画、二弯半盆景等等。

  第三,博物馆群方面,有全国第一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南通纺织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张謇纪念馆、南通民间艺术馆、南通个簃艺术馆、沈寿艺术馆、南通体育博物馆等。

  第四,纺织业方面,这是反映南通地方历史、民间工艺和民俗的一面镜子,也是孕育并创造近代纺织名城的珍贵文化遗产。而叠石桥的纺织品已成为中国纺织业的领军品牌。

  第五,人文资源方面,有李方膺、王个簃、袁运生、袁运甫、范曾等著名的书画家,以及分布在南通各地的优秀民间艺术家……

  这些地方美术文化,分布在南通地区各个县市,教师如果能加以开发和利用,将有效地帮助南通学生认识家乡,在感受南通艺术之美的同时传承和创新。

  与时俱进,搜全媒体网络资源 事实上,同样重要但能随取随到、极为方便的美术资源,要数媒体与网络资源。在这个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会有丰富多彩的信息在诞生,并同时被发达的媒体和网络收齐,而后只要有网络,只要有媒体的地方,就能即时收齐最前沿的资讯,这就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们在教育上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配合自身美术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我们还要培养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注意收集相关信息,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收入“囊”中,建立自给自足的资料库,这样,面对任何一个教学内容,我们教师都能如数家珍,以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并有效提高教学品质。

  能者为师,用好师生人脉资源 教师,即使刚刚毕业,也很容易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学习是唯一“拯救”教师的办法。教师只要勇于学习,善于学习,最新的美术工具材料、最佳的美术表现技法、最美的设计作品和最快的展览信息,都能在学习中掌握、了解。教师学习的对象,一是学生,因为学生往往是最新信息的最先掌握者,他们的所知所能往往成为教师“一线”教学成功的主要“助教”;二是书籍,这是教师成功的奠基石;三是学术益友,他们可以是同行、民间艺人、学术奇才等。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