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享

发布者:饶林林     所属单位:莲塘镇沥山小学     发布时间:2016-03-11    浏览数:0

教学案例《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用圆规画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2、          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学生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会用圆规画一定大小的圆,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圆形纸片,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帮助建立圆的表象。

2、          揭题: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圆的世界,认识一下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复习旧知,突出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二)画圆

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么?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画圆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物画圆。发散学生思维,可以用一只手画圆,也可以用一个钉子绑着笔画圆。但是,这些画圆的方法都有局限性,如果要规定画2厘米的圆,该如何画呢?

2、介绍圆规,它由手柄,两脚组成,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铅笔。画圆时,先张开圆规的双脚,距离为2厘米(要学生拿尺子量),这两脚张开的距离就是半径。然后手捏着手柄,固定针尖,针尖固定的地方就是圆心,然后旋转。如果要画3厘米的圆呢?画3.5厘米的圆呢?推出圆规可画任意大小的圆。

(三)深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是圆心(O);

半径(r):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直径(d: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再进行及时练习,反馈巩固半径、直径的概念

(四)动手操作,认识圆征

1、每人拿出圆片,想办法找出圆心、半径、直径。要求学生先试着折一折,再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2、思考:同一个圆内,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3、以灰太狼抓走美羊羊,喜羊羊闯关救美羊羊的故事情境,导入直径与半径的习题,巩固半径与直径的长度关系。

4、想一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三、     全课小结,持续发展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师生一起总结知识点,再抛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下面这张图片是由圆规和直尺做成的,漂亮吧?同学们课后试一试吧!

四、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书上练习做一做以及练习册上的习题。

教学设计:此案例,在设计上还是比较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的。

从导入到新授再到巩固小结,基本都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过程,充分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来经历思考过程。不足之处就是教师语速有点快,学生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应再多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

教学策略:从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该位教师是先以旧引新,唤醒学生对其他平面图形的认知,再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圆的认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再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唯一不足的就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不够明显。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完整节课,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画圆的基本方法。只是少数学生有点跟不上节奏,因为整堂课下来节奏太紧凑了,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跟上。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