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戴志华     提交时间:2015-12-31    浏览数: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在学生认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基础上展开,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让学生参与多项实践活动及探究,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食品的保存和疾病防治,以及细菌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其中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较少,而从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内容却相当丰富。首先,“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部分,为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问题,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实践能力。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部分,是让学生知道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应当怎样去保存食品和识别安全食品的方法。随后,又谈到细菌、真菌对人们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一步体现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和生产及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课外知识不够丰富,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需进一步提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且探究问题的兴趣较强,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认知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教学策略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内容科普性比较强,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直接讲授不能让学生的能力等到提升,也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⑵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⑶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说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探究发酵现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学生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发酵食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⑶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同人类与细菌、真菌的密切关系,养成热爱自然科学,关注社会的情感。

⑵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⑶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2.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述:“说起细菌和真菌,我们可能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很有益的。” 然后多媒体播放一段广告。接着提问:味全优酪乳里有什么?对人体有什么益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哪些益处?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经历出发,使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为后面引导学生尝试自制酸奶作铺垫。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采用“实践——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动画播放一段模拟发酵过程模拟动画,学生展示发酵实验,并用澄清石灰水和重铬酸钾检验气球中收集的气体和瓶中产生的物质。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展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甜酒,交流心得。再引导学生尝试课后自制酸奶。

接下来,让学生展示小组食品保存的收集成果,同时对学生的收集情况进行评价。然后设问:“同学们收集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这些食品的保存方法吗?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实验过程缓慢现象不太明显的发酵试验,使发酵过程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发酵原理,从而突破本节难点。布置课前资料收集竞赛,刺激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一提起细菌人们总认为应该避而远之,因为它是给人类带来疾病的代名词。事实上是这样吗?”让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多媒体展示收集的药品说明书,然后给以判断和解释。

随后又问:“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结合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思考,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结合教材和多媒体收集展示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和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

让学生观看污水处理过程的视频,了解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镇的生活污水处理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考虑到农村学生对这个内容了解甚少,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

七、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用广告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发酵现象由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检验发酵现象产物并解释发酵过程来突破本节难点;通过收集、讨论和交流食品保存方法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选择污水净化过程视频弥补学生的认知缺口;对本县生活污水净化献策训练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我设计中的亮点。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