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一:个人研修计划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作业: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结果,针对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结合本次培训,制定一份个人研修计划。计划要求如下:

    1.按照提供的表单来完成;蓝色字体为说明性的文字,在填写时删除;

    2.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合理可行的个人研修计划;字数不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研修计划的提交 

    个人研修计划

    自我分析

    结合测评结果,客观分析自身目前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

    (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析)

    研修目标

    结合测评结果,制定您的研修目标

    (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来制定)

     

     

     

    研修计划

    为了实现您的研修目标,您的研修计划是什么?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个人研修计划

提交者:彭玲     提交时间:2016-03-04    浏览数:6     

个人研修计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理念。而且,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学生已面临着如何从网络技术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考验。因此,现代教育也面临着要教会学生能从网络等信息技术中收集信息并进行自主地学习的任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实验在学校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固有的教育哲学和驾轻就熟的行为方式与新课程理念产生很大的分歧。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亟需解决和交流。同时由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时间的紧迫,使得教师很难有机会在一起讨论和交流。于是,人们便想到了网络。何不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搭建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呢?既是对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方式的网络化。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种以老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还未出现时主宰着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颖活泼的网络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一人一机操作可进行教学、练习、检测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全部学生答案迅速收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迅速地及时反馈,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又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件还能随意调出,需要重新讲解或答疑解难的问题,重点剖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通过网络化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给多学科、多课题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培养复合型的跨世纪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生角色的转变。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的转变。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方法的转变。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讨论,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教学通过因特网的查询,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了“人—机—人”相互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相互交流,协作学习。  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增强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  信息社会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