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教学设计

发布者:郭素华     所属单位: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11    浏览数:0

21    搭  石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二.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  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反馈。

  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  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右上角是里面勿写成)

  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注音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2.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出示词语,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围绕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先来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挽”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四. 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2.学习摆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看看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摆搭石的吧!

A.上了点年岁的人踩到不稳的搭石,心里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B.在挑选到合适的石头时,老人会怎样想怎样做?

 C.满意离去时,老人会是怎样的心里,表情,动作?

 D.通过老爷爷摆搭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这种美好的画面是否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呢?)齐读句子

3. 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用波浪线画出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一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 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慢),踏踏的声音像(生齐)。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 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 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 
   A、 强调生字“伏”,fu,fu,fu, 
   B、 “伏”字什么结构? 体会“伏”字
   C、 动作表演 
(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 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性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样做呢?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五.总结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六.拓展延伸 
    搭石是平凡的,但却体现出了不平凡的美。它美在奉献,美在协调,美在谦让,美在尊老。美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校园,都能发现美的身影。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发现那些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吧!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搭         话搭石       奉献

                    摆搭石       协调            家乡的一道风景

         石         走搭石       谦让

                    赞搭石       尊老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