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反思

发布者:周颖     所属单位:共青城中学     发布时间:2015-12-17    浏览数:6

 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有几个疑惑。

    一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到底该怎么应用。在前几次的课堂中,我发现微课的应用并没有帮助学生,相反还把学生给弄复杂了。微课是讲基础技术还是讲技巧,那教师讲什么,还是讲技术或人文?每当涉及到一个新的教学知识点时,微课的录制应该怎样定位?是录制整个详细的操作过程,还是操作技巧,还是操作难点?还有微课的使用者到底是谁?是不懂的学生,还是碰到难题的学生,还有面对优秀的学生?

    二是scratch到底该怎么教学?学生对scratch的兴趣无意是浓厚的,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但不同年级的学生最大分别在于逻辑思维的不同,年级越多,逻辑思维越严谨,反应更为灵活。根据一学期以来的社团教学,学生对于长时间学习scratch感到失望。理由有几个:学习的时间过长,学生可以实现简单的效果但复杂的效果完全不行,复杂的脚本学生理解困难。反思社团学习的定位,到底是让学生理解代码表示的意思,还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带着这几个问题,非常有幸参加了区信息技术活动,主题“走近儿童编程,培养逻辑思维”。

    微课要解决的是技术难题,而基础技术,非拓展知识,而是大部分学生可能碰到的,但是一点就通的难题。所以课前要考虑到学生在学这个知识点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可以轻易得到解决。其次课堂中教师准备的素材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多影响。要考虑学生的应用技术好不好,素材好不好。老师做人文方面的引导。脚本在哪要讲清晰。

    Scratch的开设,不要连续开设整整一个学期,而是可以采用类似于“数学广角”,每个学期开设2——4个课时,每个课时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做提升,最终制作一个精致的作品,小学四年每人可以累积8个精致作品。可以考虑制作scratch的校本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累积学案,选用经典、精致的学生作品作为教材中的素材。(项目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生为本,课堂中要以学为中心,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