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内容:(任选一个完成即可):
1. 请结合本园实际工作案例谈谈如何正确解决一次安全事故(事故类型不限)。
2.结合自身教学案例浅谈如何把一节课或一个教学活动做好,教学领域(健康、社会、语言、数学、科学、美术、音乐)自定。
作业要求:
1. 必须是原创,一旦发现抄袭即取消成绩。
2. 实际工作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身边的真实情况,字数300字左右。
3. 作业请在截止提交时间之前提交,过期无法提交。
儿童意外事故增多的原因分析
据1994年《中国儿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1岁~4岁城乡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意外事故排在第一位;而过 去导致儿童死亡的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面性
儿童总死亡率的逐年下降,死亡原因排列的改变,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检查手段、新的治疗方法、新药、新疫苗的不断产生,像肺炎、腹泻、破伤风、鼠疫、霍乱、肺结核等过去对儿童生命危害很大的疾病,现已被消灭和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类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另一角度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大量增加,都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新因素。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意外事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造成儿童意外事故原因中,车祸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状况与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极为相似。这说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两面性:在儿童保健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各种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可 能性亦越来越大。
2.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
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高,除了外界的客观因素外,一个不能不提到的因素是儿童自身的弱点。儿童在判断 能力、应变能力及体力等方面远不及成年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时,很难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容易导致 意外事故的发生。
从生理特点来看,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尤其是视觉、听觉、触觉及运动机能的综合协调能力比较差,对物体的方向性和空间位置的判断容易出现错误。瑞典和日本的有关研究都表明,儿童面对迎面而来的汽车常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只注意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等等。同时,儿童的肌肉组织发育不完善,手和腿部的肌肉组织力量小,在进行一些大型游乐活动或由高向下跳时,常常会因力不从心而发生事故。加之,幼儿的小脑平衡功能发育差,不能正确判断视深度,因此在行走、跑跳时容易摔跤、磕碰。
从心理特点来看,儿童具有好奇的特点,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喜欢探索,但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同时, 幼儿期的儿童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不愿处处受大人的保护。
可见,无论是儿童的生理特点还是心理特点,都使意外事故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3.教育方式的偏差
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家庭、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一生下来就被大人当宝贝似地保护起来,既怕饿着、冻着他们,又怕摔着、碰着他们;不少家长和老师“好心”地对儿童的一举一动都给予保护,许多本该由儿童自己干的事全由他们代劳。过多地对幼儿施行各种保护性管理措施,严格限制幼儿的各种活动,教育孩子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而忽略从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树立起他们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结果一旦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孩子往往手足无措。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避免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对引致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升高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立足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及早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认识各类危险因素,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抓起。
1.帮助儿童树立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培养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读儿歌、看图画、看电视等形式,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让儿童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我们在告诉儿童各种物体的用处时应同时告诉他们这些物体可能带来的危险;也可通过做一些小实验让孩子认识水、电、火等危险物体,甚至可以让孩子亲身去体验一下装满热水的杯子烫手,电笔放在电插座中闪火花,火柴可使纸燃烧等,从而强化儿童的安全意识。但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采用恐吓的语言和手段,以免使 孩子产生恐惧感,形成胆小怕事、畏缩不前的性格。
儿童周围发生的意外事故,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生动事例。例如,某个小朋友玩滑梯时摔伤了,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例,引导小朋友议论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会受伤,应该怎么做才可以使自己安全,不被伤害。同时,引导大家去想象受伤小朋友的痛苦,大家应该怎么去安慰他。在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培养儿童的爱 心。
2.教会儿童自我保护的方法
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孩子学会识别危险的同时,还必须教给他们预防意外事故的方法,以 防不测。
首先,让儿童认识周围环境,熟悉游戏规则。一般来说,儿童意外事故多发生在家庭、游戏场所和道路上。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让儿童熟悉和了解这些场所中常见物体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儿童的记忆力,扩大其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教会儿童正确使用餐具、刀剪,使他们懂得不能随意攀爬阳台、触摸电器等,让孩子记住幼儿园各种大型游乐器械的游戏规则,教孩子行走应注意交通信号和来往车辆,走路必须走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无疑,懂得了这些基本的安全常识,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自我保 护的方法。
其次,模拟训练儿童的应急能力。对于一些危害较大且容易发生的事件,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儿童进行模拟,从中学会避险方法。例如,交通事故是目前现代化大城市发生率最高的意外事故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扮演警察和行人;设计汽车迎面而来的场景,使他们从游戏中了解交通规则,学会如何处理紧急情况;也可以带领儿童实地参观城市道路,观看警察叔 叔指挥交通等。
3.加强儿童的体能锻炼
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速度以及手、腿肌肉的力量,是影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因素。许多家长平时很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但往往缺乏通过强化儿童的体能来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通常是那些手疾眼快的“机灵鬼”,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从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新角度重视儿童的体能锻炼,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像跑步、拍球、郊游之类的户外活动及需要开动脑筋的各种游戏,在增强儿童体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 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要做到减少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多形式、多 侧面地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