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12-10 — 2020-03-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培训网络课程的学习收获与所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实践,撰写并提交一份教学设计,重点可体现经过此次培训后可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之处,做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组
提交者:学员段宏均 所属单位:蓬溪县鸣凤镇吉星学校 提交时间: 2019-12-27 10:48:35 浏览数( 2 ) 【举报】
乡愁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使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3.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意向,领会其象征意义。通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怀乡思国之情。
难点: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阵轻风,每一颗雨滴,都会牵动游子的离别情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第一环节【自学互助】
检查学生对作者作品的了解情况。指名展示自学互助情况。
走进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余光中。下面,我们来检查以下同学们的互助自学的成果(课件展示1)
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余光中在大陆生活了二十余年,二十多个的故园情怀,大陆是他灵魂的家园。“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云幕遮”,乡愁是他不变的情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乡愁》。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深情诵读——读出诗韵,感受诗歌音乐美。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并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课件展示2——学生欣赏)
第二个环节——【展示互导】
朗读展示互导
1.学生先自读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指名读,师生共评。(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读,老师还要通过范读课文,指出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原因。)
引出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看屏幕)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学生个别示范。让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评价。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境
过度语言:当我们的耳畔响起这揪人的旋律时,当我们凝神聆听这声情并茂的朗诵时,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下面让我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第二个环节【展示互导】——(二)诗意理解展示互导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母子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夫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母子_______________;第四节:家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意象: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乡愁 ?
3.描画面: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和望乡的歌声。或许是一朵浮云,或许是一段乐曲,或许是一幅画面,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请同学们一起静思片刻,然后选择这首小诗的任何一小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你细腻、优美而又抒情的笔触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图画,不少于150字。
(课件展示)
教师示范一: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
教师示范二: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聆听最精彩的想象。
学生结合写作要求进行评价。
4.悟感情:这些意象具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情。
【质疑互究】
1.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正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来反衬乡愁之浓郁。
2.全诗共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的表现时间变化,情感增强。②“乡愁是……”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③ “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徊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
请同学们从诗歌中找出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前后左右,一边讨论,一边圈点批注。要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课件展示)
3. 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意象、结构、音韵、情感等方面去欣赏。
4.整首诗,赋予“乡愁”怎样的含义?
【检测互评】
甲文:乡愁(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以上两首作品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物象上,乙曲则寄托在( )、( )、( )等物象上。
2、甲、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同?
3. 诗意地仿写
乡愁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明月升起,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就是那凭栏而立思念家乡的游子,你又会怎么抒写乡愁呢?
总结提升:
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图画,诗中还有语言与新奇的美,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它们共同传递出的情感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这里有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我们发现,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这些意象所要表达的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忧伤,更是一种民族的忧伤,国家的忧伤。所以说,虽然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是一浓浓的意境之美啊!(课件展示)
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崇高的情感。(学生齐读)
很好。老师想用一首歌来结束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静静聆听一分钟,再次体悟余光中“思家念国”的愁绪!(课件展示)
评语时间 :2020-01-02 14: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