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实践成果

  发布者:张耀庚    所属单位:万荣县王显乡杨庄小学    发布时间:2020-02-27    浏览数( -) 【置顶】 【举报】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实践成果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内容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张耀庚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王显乡杨庄小学

 

 

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板块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特征,以及长、正方形周长、面积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单元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转化”、“变与不变”的思想,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借助他们间的关系及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深刻领悟知识的内涵及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会影响后面几何知识的学习,所以,它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有了较好的知识储备,如: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特征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正确计算,对图形平移、旋转、拼接知识的理解等。这些知识的存在,为学习本部分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区别在于:图形中的边与边之间一个是成直角,一个是不成直角,面对这个情况,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点。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体会到决定图形面积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图形的底与高的长度,从而进一步认识计算方法的本质特征。对平行四边形分割平移补成长方形的数学思想,是学生领会与理解的难点,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展开讨论交流,逐步解决产生的困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转化”、“变与不变”、“函数”等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给校园里设计的这两块草坪,那一块大?(课件呈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图)

生猜想:产生两种答案。(课件随即呈现数据)

师追问:会算他们的面积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6×5=30,平行四边形:6×5=30,6×4=24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你们怎么看?(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敢于猜想,很不错。究竟那种正确呢?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找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产生数学学习的需求。逐步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二)合作探究

 1、辩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谈一下你们的理由,看谁能以理服人!  

(针对第1种猜想:5×6=30)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按照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的。  

师:你们知道这些同学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回答后,指出:这是把平行四边形看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

所以就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邻边乘起来,6乘5等于30。

师:你们同意这个答案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2、实验验证。

(1)师:我来做个实验,看看从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把长6米,宽5米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得越来越小。提问:

面积还是30吗?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往下拉,再往下拉,会怎样?它的面积还

是30吗?当平行四边形的高接近于零时,其面积也接近于零。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等于两条邻边长的乘积,实验证明第一个

猜想不成立(师擦去错误的第一种猜想)这样猜的同学别气馁,你们知道吗?有

资料显示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的数学家很有可能就是这么猜的,它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你们敢猜,已经很棒了。  

[设计意图:有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很自然的就会迁移到平行四边形。为了帮助学生验证,我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师:经过讨论我们已经证明第一种猜想是错误的,但剩下的猜想是否正

确呢?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师:好,那老师就给大家提供验证的材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方格纸及长、

正方形卡纸),同学们四人小组开始做实验吧!看哪个小组找到的验证方法最多。  

(2)四人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进行实验验证。

组织交流:你们组是怎样验证的?通过验证,说明了什么?

A.数方格方法。

B.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师生共同点评: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麻烦,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种

可以借助长方形面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追问:你们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了长方形,老师还有点不明白的地方?

(1)    你们为什么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2)    为什么都是把平行四边形形沿高剪开?

(3)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大家可以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相互间交流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讨论、操作印证等方式,学生已渐渐领悟到两图形间的联系,同时也体会到转化、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为公式的呼之欲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  归纳推导

 (1)课件再次演示推导过程,结合课件演示(完成下面填空)

  发现: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

  剪拼后图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 形状     )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没有改变。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高    )。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2)师:自学用字母怎样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板书字母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了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转化图形(依据特征)---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数学思想贯穿始终。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不断完善提炼出来,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在同伴交流中相互启发,逐步把思考引向深入。】

三、应用

1、师:同学们我们应用所学知识再次算算两块地的面积?)

2、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要想求它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动手去量一量。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高是2厘米,底是7厘米。怎么求面积?

组织学生计算,汇报。

师小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和(对应高)。  

3、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第1、2题。

四、深化

五、总结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与导入新课时的疑点联系起来,做到首尾呼应,既巩固所学内容,又深化新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师:今天我们一体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验到了“转化”思想和“变与不变”思想、“函数”思想对于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后可以用这些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

 [设计意图:小结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实现认知上的飞跃。]

 

 

5.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转化↑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 a  h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1                四人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进行实验验证。

2                教师巡视指导。

3                组织交流:你们组是怎样验证的?通过验证,说明了什么?  

师:哪个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组采用的验证方案?请在展台上演示你们的操作过程?

生1:我们组是用数方格方法进行验证。发现两块图形的面积都是30平方厘米,但我们也感觉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  

师:其他组你们认为呢?

生一致认为麻烦,而且还有一定局限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简单,是把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

生3:我们组也是沿高剪的,但我们是剪下两个梯形,然后拼成长方形的。

师:看来,第二种方法是不错,不过,老师还有点不明白的地方?

你们为什么都是把平行四边形形沿高剪开?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大家可以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相互间交流以上问题)

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完成公式的推导。

1、                  四人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进行实验验证。2、                  教师巡视指导。3、                  组织交流:你们组是怎样验证的?通过验证,说明了什么?     师:哪个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组采用的验证方案?请在展台上演示你们的操作过程?生1:我们组是用数方格方法进行验证。发现两块图形的面积都是30平方厘米,但我们也感觉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 师:其他组你们认为呢?生一致认为麻烦,而且还有一定局限性。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生2: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简单,是把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生3:我们组也是沿高剪的,但我们是剪下两个梯形,然后拼成长方形的。师:看来,第二种方法是不错,不过,老师还有点不明白的地方?你们为什么都是把平行四边形形沿高剪开?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大家可以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相互间交流以上问题)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完成公式的推导。 

7.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所以在上课的第一环节,我大胆让学生猜测,设疑,逐步渗透“转化”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为推导公式奠定基础。第二环节,在问题的驱使下,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同时结合操作演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转化”和“变与不变”的思想这条暗线的支撑下,顺理成章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课尾的总结,又是一次提升。整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深刻领悟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不过,不足之处还是很多,由于自己缺乏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好。比如在操作后的交流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两种不同的转化方法时,我并没有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评价这两种方法的异同点,而是把学生    强行拉回到自己的预案中,有意控制学生的思维。再有就是,当个别学生出现口误时,自己的引导缺乏针对性,总之,问题很多,希望能借助这次培训机会,通过专家点拨引领,同行的切磋,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大的突破。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