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三次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三次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1-25 2020-02-29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各位老师,项目自2019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截止目前已顺利开展三个半月的时间。相信老师们经过线上平台课程的学习、名师示范课例的观摩;线下坊主老师以及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经过深度打磨的“初建课”一定更加优秀,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每位学员上传一节“重建课”。

    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提交一节“重建课”。

    提交内容:教学设计、课件、PPT、课堂实录(片断)等;(备注:课堂实录非必提交项)

    提交格式:在“第三次研修作业”处提交,标题需设置为【重建课】+姓名/项目县/学校。例:【重建课】张三潢川县一小

    分数说明: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被批阅为“良好”加3分,被批阅为“合格”加1分,被批阅为“不合格”不加分,未提交不得分。满分10分。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姜颖    所属单位:淮滨二中    提交时间: 2020-02-26 16:32:57    浏览数( 5 ) 【举报】

【重建课】姜颖 淮滨县 淮滨二中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3=0.6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二类
9÷5=1.8 19÷7≈2.71 2÷3=0.6 26÷8=3.25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
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
18÷2=9, 2和9是18的因数;
18÷3=6, 3和6是18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3=0.6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二类
9÷5=1.8 19÷7≈2.71 2÷3=0.6 26÷8=3.25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
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
18÷2=9, 2和9是18的因数;
18÷3=6, 3和6是18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1)题。

老师评语

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评语时间 :2020-02-28 15:56:36

第三次研修作业

最新第三次研修作业

推荐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门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评第三次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