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三次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三次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1-25 2020-02-29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各位老师,项目自2019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截止目前已顺利开展三个半月的时间。相信老师们经过线上平台课程的学习、名师示范课例的观摩;线下坊主老师以及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经过深度打磨的“初建课”一定更加优秀,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每位学员上传一节“重建课”。

    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提交一节“重建课”。

    提交内容:教学设计、课件、PPT、课堂实录(片断)等;(备注:课堂实录非必提交项)

    提交格式:在“第三次研修作业”处提交,标题需设置为【重建课】+姓名/项目县/学校。例:【重建课】张三潢川县一小

    分数说明: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被批阅为“良好”加3分,被批阅为“合格”加1分,被批阅为“不合格”不加分,未提交不得分。满分10分。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张文华    所属单位:罗山县铁铺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20-02-25 12:21:17    浏览数( 2 ) 【推荐】 【举报】

【重建课】张文华罗山县铁铺中心学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中的《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简短如诗般的语言也为读者描绘出了意境深远的景象。

二、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4.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课前我们先听一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猜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自读,师巡视。

4.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

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合作探究懂文意                                     

1.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课件出示: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你是采用了哪种方法理解了哪句话?

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顺势理解整句意思?

生:“方”是刚才的意思。“伯牙弹琴的时候想到了高山。”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句意?

生:“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句意“弹得真好啊。”

预设3:文中的“巍巍”什么意思,说说句意。

生:“像大山一样高俊”,“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俊”。

师:请再读一遍,你眼前仿佛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奇峰兀立,层峦叠嶂

(依式理解“汤汤”)

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猜想还会有哪些景色?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6、体会知音难觅

预设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本句的意思是?

师:同学们伯牙是集作曲家、古琴家于一身的琴仙,他爱弹琴吗?爱鼓琴吗?为什么能“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7、有感情朗读

8、借助古诗词体会知音难觅

9、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深情朗读,积累背诵

“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我们应该珍惜,如果没有……那我们要继续去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1、齐读

2、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六)指导写字

哉    巍    弦

四、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选自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学生六年级以前用的是语文S版,未涉及文言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篇文章我将重点定为:通过读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对故事自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只有77个字,说起来并不难,因为这77个字诉说着“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样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内涵。虽然本文是文言文,但句意相对浅显,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借助注释、文中插图、查找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自行理解,因而本课教学的难点不是理解文本,这一课的困难在于理解“知己”,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及其背后深意——知音难觅,由此感知朋友间理解、彼此欣赏的纯粹友谊。学习课文时,通过初读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通过各种方法自学理解文言文,再在读通的基础上体验人物感情、最后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则文言文,聆听失去知音后的叹息,见证对知音的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教学中我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就伯牙是一代琴仙,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有“太山”、“流水”还会有其他美好的事物,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文本“伯牙鼓琴志在____,子期曰_______”来拓展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和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感受文本丰富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得出:伯牙心有所想,子期必知其意,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知音”就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再就“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展开讨论,告诉学生要学会变通翻译文言文,用熟悉的表达方式也就是白话文把意思阐述清楚。同时,我以“俞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琴仙,那作为有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爱琴吗,爱弹琴吗,这么爱琴,为什么能破琴绝弦,不再弹琴了呢?”这样一问接一问、步步引导,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相信学生学习课文时就会对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有自己清晰的理解,继而向学生追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明白“破琴绝弦”的深刻含义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教学中,注重有感情朗读。上课开始,我先配乐范读,让学生在初步感受文言文韵味的基础上,自读,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能力。初读后,让学生指出读起来拗口的句子,师引导读,指导断句。然后通过诵读、体会人物感情、与文本对话、联想丰富文本,走进故事,抓住“读”这个突破口,以读代教,读中感悟。在理解课文后,我将理解与诵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带着称赞的语气读课文的前两句,读出知音相遇的那份融洽与欢乐;带着寂寞与孤独、痛苦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通过伯牙、子期的介绍了解他们之间身份的差距,地位的悬殊; 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场景感悟朗读;在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基础上补充有关知音的诗句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等让学生体会“千古知音最难觅”。

俗话说,教学是门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有闪光处,也有遗憾的地方,让我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讲解过快,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一些语句处理的也稍显浅显。

 


附件

老师评语

内容丰富,结构完善,再接再厉。

评语时间 :2020-02-25 12:38:38

第三次研修作业

最新第三次研修作业

推荐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门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评第三次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