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三次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三次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1-25 2020-02-29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各位老师,项目自2019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截止目前已顺利开展三个半月的时间。相信老师们经过线上平台课程的学习、名师示范课例的观摩;线下坊主老师以及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经过深度打磨的“初建课”一定更加优秀,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每位学员上传一节“重建课”。

    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提交一节“重建课”。

    提交内容:教学设计、课件、PPT、课堂实录(片断)等;(备注:课堂实录非必提交项)

    提交格式:在“第三次研修作业”处提交,标题需设置为【重建课】+姓名/项目县/学校。例:【重建课】张三潢川县一小

    分数说明: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被批阅为“良好”加3分,被批阅为“合格”加1分,被批阅为“不合格”不加分,未提交不得分。满分10分。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赵习凤    所属单位:固始县永和初中    提交时间: 2020-02-06 23:04:35    浏览数( 0 ) 【举报】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 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 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 ②名句 ③诗词 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 tiǎo shū女 好hǎo逑寤寐wù 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1.小组讨论交流,寻觅《关雎》的美点;

2.师生交流:

预设以下内容:

①意境美:

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君子,左右飘摇的荇菜……

②情感美:

喜悦、爱慕→苦闷、惆怅→陶醉、幸福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③形象美:

淑女:勤劳贤惠、娴静美丽

君子:重情重义、志趣高雅

④语言美: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⑤艺术表现美:

以景起兴、情景相融

.诗意栖居再读《诗经•关雎》

1.师生美读(背诵)

2.冠之《诗经》首篇的《关雎》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流传了三千年的经典还为我们的中华文化留下了些什么?

①天人合一,万物和谐

②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③周礼对婚姻关系的重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结PPT显示:《诗经》——中华文化创生时期绽放的精神之花。

.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简单、丰盈而纯美。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亲近它,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作业布置: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体会情感)

活动:为诗配乐,古诗吟唱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诗经•关雎

形象美 艺术风采

意境美 诗经 思想观念

语言美 精神准则

情义美

四、教学反思:

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拿到课题备课时我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让学生感知哪些内容?训练哪些能力?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 “教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诗经》作为国学教材的重要篇章,透过这篇课文,作为诗三百开篇之首,《关雎》肯定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舍弃,有重点,有突破。否则,内容越多,越是走马观花,水过无痕,不能给学生留下印象,也不能锻炼其能力。作为九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在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高点遇上这么经典的文本,应该有一场思想碰撞的盛筵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的,应该如此。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诗经》元素,让学生走近《诗经》,亲近《诗经》。而后在此基础上进入文本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我的教学设计以读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了达到每一步的要求,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设计相关小活动或小问题。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本课重点放在“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图片引领,美文示范,走进《关雎》、走进想象,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进劳动中的文字产生,把文本还原为求偶场面,劳动场面,婚恋场面,朗诵场面,让一个个文字“活”起来,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让他们吟咏朗诵诗歌的声音靓起来,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引领学生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君子”和“淑女”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

当然一节课上下来也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课堂节奏,前松后紧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还是偏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表现与发挥。再就是学生在品味语言和赏析形象方面互动不到位,交流缺乏深入,拓展缺乏广度,很多同学只是浅尝辄止。我在引导方面对于一些词句分析也是草草收场,这样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最后,就是很好板书设计最终败给了我的狂书乱草,有失语文教师的体统。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示,探索尝试中的“缺憾”会变成听课的老师以及我本人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所有的教育者去关注与更新。当然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成为一名研究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蒹葭》教学设计

 

师:有这样几句诗,大家可能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们知道这些诗句出自哪一本书吗?

生(齐):《诗经》。

师:没错,出自《诗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今天我们要学的《蒹葭》也出自《诗经》。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1: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师:对这本诗集我们还有哪些了解?

(屏显《诗经》简介。)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说明它来自于哪里?

生(齐):民间。

师:对,来自于民间。也就是说它是一首民歌,是最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下面,我们就来听读一遍这首诗歌。听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读音、感情,还要注意它结构上的规律,并看看我国古代的民歌都有些什么特点。

(师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诵读,学生聆听。)

师:老师发现你在听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非常陶醉。对这首诗你一定很有感觉吧,说说你的感受。

1:我觉得这首诗开头所写的景物很美。

师:噢,景物之美。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可以从诗的结构或是韵律方面谈谈。

2:这首诗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押韵。

师:押的什么韵?举个例子。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押“ang ”韵。

师:还有其他的韵吗?

3:还有i”。

师:能把韵脚找出来吗?

3“苍”“霜”“方”“央”押的是“ang ”韵;“凄”“ 晞”“跻”“ 涘”“已”押的是“i”韵。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所有的韵脚都被你找出来了。它是押韵的,景也很美,还有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4:结构很整齐。每个段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和事。

师: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结构很整齐,它一共有多少章?如果是现代诗,我们就会说它有多少节,古代就称为章。也就说,这三章诗的结构是非常一致的,而且又押韵。所以,读起来会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众):琅琅上口。

师:这就体现了《诗经》民歌的特色了。现在,请大家美美地自由朗读这首诗。

(屏显。)

四言句式;“二二”拍;押韵;运用叠词;重章叠韵。

(生自由诵读。)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能代表咱们班朗读水平的男同学朗读一遍,看看能否读出韵味。老师为什么要找男同学来朗读呢?

1:因为这首诗是男的写给女的。

(生推荐语文科代表朗读。)

师:老师感觉到你的深情款款了,不过情意还可以更浓一些。咱们更充分地了解这首诗之后,相信情意会更浓厚。

(屏显。)

一苍苍为霜一方长央

二凄凄未晞之湄跻坻

三采采未已之涘右沚

师:这首诗每一章的内容相差不大,很容易就能背下来。刚才,咱们听了一遍,又读了两遍;现在,大家看着这些关键词,跟着老师试背诗歌。

(师背,生看着屏幕跟着背。)

师:有哪位同学根据提示来尝试一下?

(一生背。)

师:不简单呀,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诗背下来!老师相信你对这首诗一定有特别的理解。要想长久地记着它,还要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借助课下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教周围的同学。

(屏显。)

蒹葭· 苍· 苍,白露· 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 洄· 从之,道·阻且· 长。·溯· 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 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 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蒹葭·采· 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

1:老师,屏幕上有一个字写错了。“蒹葭萋萋”的“萋”应该是草字头的“萋”,而不是两点水的“凄”。

师:你非常细心。你看到的是教辅书上用的草字头的“萋”,老师用的是苏教版上用的两点水的“凄”。老师是这么看的,在古代这两个字应该是通用的。难懂的字词我们也掌握了。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每章的内容吗?老师先说第一章,同学们说第二和第三章。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就在河的那一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1: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还没有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难攀登。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2: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还未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又回旋。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师:不错,老师觉得两位同学这两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对每章的内容我们都理解了。对于整首诗歌内容,能用简洁的话来概括吗?

3:这首诗写一个人因为思念他的意中人到长满芦苇的河边去找她。

师:找到了吗?

3:没有,很可惜。

师: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苦苦寻找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情思。诗歌写的是秋季,依据是什么?

生(齐):“白露为霜。”

师:有一句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诗中不但是写秋天,还是深秋。在多情人的眼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1:凄美的。

师:怎么说?

1:因为秋天是很美的,作为热恋者,思念自己的意中人,自然是美的,但是他苦求心上人而不得,自然是凄美的。

(众师发出赞赏声。)

2:在多情人的眼中,它是一个多情的季节。

(笑声,掌声。)

师:怎么多情了?

2:因为秋天是金黄色的……

师:多情人肯定是善感的,看到了累累的硕果,所以这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对吗?你很有创意。

3:在多情人的眼中,它是春天。因为,爱情来了对于他来说就是春天来了。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开始了,对于多情人来说,他心里的那个人应该是非常美丽的,每天想念她……

师:你很能体会追求者的心里所想。在多情人的眼中,秋天是凄美的,也是充满爱情,充满春天的气息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细腻的感受。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蒹葭、白露、伊人、水。

师:一下说了四个,有补充吗?

2:还隐藏着一个,诗人自己。

师:有可能。

3:还有水中的沙洲。

4:还有险阻的道路。

师: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特点呢?比如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而发白,在秋风摇曳中添加凄凉。

1:有苍茫的感觉。因为芦苇是成片成片的,上面有白露,远远望去,就像冬天的雪地一样。

师:很有想象力。

2:芦苇经了霜,霜很晶莹,美丽动人。

3:我还是说芦苇,它是纯洁的,因为白色是象征着纯洁的,代表着追求者对他心上人真挚的情感。

师:你的思考深入,非常棒。还有其他的景物要说吗?比如,秋水是怎样的?

4:清澈的。

师:你能说出含有秋水的成语吗?

5:望穿秋水。

师:没错,说出了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的特点。

6:道路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的。

师:还有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等等。这些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呢?

1:我觉得是朦胧的,芦苇被白露覆盖了一层,又清冷,又显得比较朦胧,把追求者对伊人的思念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师:追求者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追寻伊人。我们可以把脑海中的画面通过文字呈现出来吗?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选用屏幕上的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屏显。)

蒹葭秋风白露秋霜秋水

晨雾河畔道路水中沙洲。

(播放《在水一方》二胡曲。)

2:蒹葭长满了由白露凝成的霜花,在秋风中摇曳,我望穿秋水。晨雾白茫茫的一片,我站在河畔的道路旁,向远处眺望,不禁思念起江水那一边的心上人。

3:这凉意的秋风拂动着那晨雾,拂动着那经了秋霜的泛白的芦苇,也拂动着我那深深痴迷的心。那在重重迷雾中的心上人呀,你揪着我的心,我要乘着这清凉的秋风,不懈地去寻找你。

(掌声。)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已经领略了这首诗最美的意境。现在,让我们大家带着这样的体会,一起美美地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

(师生配乐齐诵。)

 


附件

老师评语

第三次研修作业

最新第三次研修作业

推荐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门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评第三次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