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三次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三次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20-01-25 2020-02-29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各位老师,项目自2019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截止目前已顺利开展三个半月的时间。相信老师们经过线上平台课程的学习、名师示范课例的观摩;线下坊主老师以及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经过深度打磨的“初建课”一定更加优秀,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每位学员上传一节“重建课”。

    第三次研修作业要求:提交一节“重建课”。

    提交内容:教学设计、课件、PPT、课堂实录(片断)等;(备注:课堂实录非必提交项)

    提交格式:在“第三次研修作业”处提交,标题需设置为【重建课】+姓名/项目县/学校。例:【重建课】张三潢川县一小

    分数说明: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被批阅为“良好”加3分,被批阅为“合格”加1分,被批阅为“不合格”不加分,未提交不得分。满分10分。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郭艳    所属单位:固始县外国语中学    提交时间: 2020-02-14 14:58:11    浏览数( 7 ) 【推荐】 【举报】

 
【重建课】郭艳 固始县外国语中学
  教学设计    弹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举例、实验,将人对物体的作用和物体对物体作用相对比,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F。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知道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塑料尺、自制教具等。
 
【教学重点】
1.弹力的概念; 
2.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力概念的引入; 
2.弹力概念的引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用拉力器比比谁的力气大。
讲解:在这活动中体会到力的存在,其实力到处都有,它是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
幻灯展示图片:人类的各种活动,动物行走,鸟类的飞翔。
提问: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都在运动。
设问:为什么物体会运动?有没有同学能解答这个疑惑?
提问:我们先来感受一个活动:我们让桌子运动起来。
思考:物体怎么样才会运动?
学生体验后回答:需要力量。
导入新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系宇宙万物的纽带——第八章  力。
 
二、力是什么
展示图片:推汽车、拉弹弓、举重、压跳板等。
提问: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你认为力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四个例子的共同点:每个例子中都有人和一个物体,且相互发生作用(如推、拉、举、压)。
继续展示图片:马拉车、大象举起木头;并播放视频:狗拉雪橇。
讲述:由此可见,除了我们人能产生力,其它动物也能产生力。
提问:现在你认为力是什么?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后回答:力是生命体对物体的作用。
设问:是否只有生命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用其他物体就不能产生力呢?请举例回答。
学生举例:人可以举起重物,起重机也可以;人可以推动或拉动车前进,火车头也能。
讲述:回答的很好,可见,没有生命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作用。
提问:什么是力?
讨论、汇报:
讲述: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作力。力左右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它是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提问:现在你能通过哪些动作体现出你对课桌有力的作用,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活动、交流、汇报:推、拉、举、压等。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出有力的条件是什么吗?
讨论、交流、汇报:
讲述1: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提问:在上述实例中,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例作出判断。
讲述2:只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有作用(如推、拉、举、压等)。
演示:吸铁石吸引铁块。
讲述3: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
思考: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了吗?
学生讨论、交流。
播放视频:“一个巴掌也能拍的响”。
提问:是不是说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讲述:力的符号为F,力的单位为N,用手托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1N,用手托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2N。
 
 
 
二、力是什么
学生举例:生活中存在力的实例。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强调“两个物体”, “发生作用”。
再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对物体力作用的例子。并让学生知道,星球的运动、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力无所不在,它左右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
展示图片:推汽车、拉弹弓、举重、压跳板等。
提问: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你认为力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四个例子的共同点:每个例子中都有人和一个物体,且相互发生作用(如推、拉、举、压)。
继续展示图片:马拉车、大象举起木头;并播放视频:狗拉雪橇。
讲述:由此可见,除了我们人能产生力,其它动物也能产生力。
提问:现在你认为力是什么?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后回答:力是生命体对物体的作用。
设问:是否只有生命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用其他物体就不能产生力呢?请举例回答。
学生举例:人可以举起重物,起重机也可以;人可以推动或拉动车前进,火车头也能。
讲述:回答的很好,可见,没有生命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作用。
提问:什么是力?
讨论、汇报:
讲述: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作力。力左右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它是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提问:现在你能通过哪些动作体现出你对课桌有力的作用,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活动、交流、汇报:推、拉、举、压等。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出有力的条件是什么吗?
讨论、交流、汇报:
讲述1: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提问:在上述实例中,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例作出判断。
讲述2:只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有作用(如推、拉、举、压等)。
演示:吸铁石吸引铁块。
讲述3: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
思考: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了吗?
学生讨论、交流。
播放视频:“一个巴掌也能拍的响”。
提问:是不是说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讲述:力的符号为F,力的单位为N,用手托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1N,用手托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2N。
二、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并讨论。
以四人为一小组,用手边的器材做实验,讨论两个问题:
对手边的器材用力:弯一弯钢尺;拉一拉橡皮筋;拉一拉弹簧; 压一压气球、捏一捏橡皮泥、揉一揉纸团。
观察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讨论结果。
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或体积发生了改变。
    提问:用手压桌子,桌面的形状发生改变吗?
    演示:用小激光灯放大形变。
物理学中,把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不同点:有的撤去外力恢复了原状,有的撤去外力却不能恢复原状。
小结:
弹性形变
形变
范性形变
举出一些生活中弹性形变的例子。
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够产生力吗?
试一试:逐渐用力拉弹簧,体验手的感觉。
感受:被拉伸的弹簧同时也在拉手。
说明:弹簧被拉伸时产生了对手的作用力。
讨论:弹簧为什么会拉手的呢?
小结:是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物体欲恢复原状)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原因或条件:弹性形变。
举出一些生活中弹力存在的例子。
只要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又因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形变,此时就会产生弹力。拉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
 
 
四、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1、提出自己的猜想。
2、体验:⑴把气球压得更扁;
⑵把直尺压得更弯;
⑶把弹簧拉得更长。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4、活动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想一想:力的大小怎样比较呢,我们又看不见它?
小组讨论。
结论:物体受力的大小,可以根据该物体形变的大小来判断。(转化)
弹性形变越明显,比较的效果会越好。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三、形变和弹力
讲述:下面请大家先来进行几个活动,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体会你的感受,然后谈谈你的发现,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学生活动:(1)用手压气球;(2)用手压弹簧;(3)用手拉橡皮筋。
回答问题:
学生1:气球变扁了,弹簧变短了,橡皮筋变长了。
学生2:压、拉的过程中感觉手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3:放手后,气球、弹簧、橡皮筋又可以回到原来的样子。
学生4: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提问:什么是形变?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归纳:我们把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讲述:是不是所有的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下面请大家再来做一个活动,仔细观察现象,然后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用手压橡皮泥。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当撤去外力后它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归纳:我们把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形变叫非弹性形变,也叫塑性形变、范性形变。
设问:在以上实验中我们使用的都是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它们会发生形变。那么在外力的作用下,坚硬的物体会产生形变吗?比如:手捏杯子,杯子会发生形变吗?杯子压在桌上,桌子会产生形变吗?
演示1:观察用劲捏瓶子时瓶子的形变。
演示2:观察按压桌面时桌面的形变。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没有看见瓶子和桌面发生明显的形变。
提问:怎样才能显示出瓶子和桌面发生了形变?
学生: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盖盖紧,插入一根细管;用铁架台上的夹子夹住激光笔,将激光笔对准较远的墙壁。
讲述:请同学再次观察。
教师再次实验。
讲述:用劲捏瓶子时细管中的水明显上升,按压桌面时墙上的光斑移动明显(放大法)。这说明坚硬的物体受力时也会发生形变。我们在刚才的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压、拉的过程中除了发现物体发生了形变,还会明显感觉到手也受到力的作用,这说明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也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只要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又因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形变,此时就会产生弹力。
 
四、活动8.1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过渡:在刚才用手压气球、用手压弹簧、用手拉橡皮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气球、弹簧、橡皮筋所受外力大小不同,它们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也不同。
提问:根据你们刚才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你能说出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猜想:作用在物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如:用手拉橡皮筋,用的力越大,它被拉的就越长等。
连问: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得到结论呢?
学生讨论后利用手边的器材按照课本中图8-3、8-4进行实验探究。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观察到的想象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现象: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大/小);
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    (长/短)。
结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五、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今天所学的知识。
 
【当堂反馈】
完成《评价手册》中的当堂反馈,学生互评。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调查: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和儿童玩具,其中有哪些是利用弹力来工作的?
3.完成评价手册《第一节  力 弹力》(第1课时)。
4.预习本节剩下的内容,初步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反思与重建】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0-02-20 19:39:44

第三次研修作业

最新第三次研修作业

推荐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门第三次研修作业

热评第三次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