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例研修资源 > 正文

【默认类别】如何教学生读好书

  发布者:李树东    所属单位:罗山县彭新中心校    发布时间:2020-03-01    浏览数( -) 【举报】

            

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我国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让我们如数家珍,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有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读书的好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语言",要"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并着重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有计划地引领学生涉猎教材外的广阔领域,努力使阅读做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渗透"。

 

因此,"课外阅读"就日显重要了。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在充满个性、创造性的阅读中进行深层的精神体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呢?我认为只有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我认为,只有引导学生好读书——爱好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读好书——读名家名作,优秀、经典文章;会读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具有一定的读书技巧。读书成了一种需要,学生就会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知识海洋就可任其遨游,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好读书——爱好读书,将阅读培养成一种喜好,一种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各方面都还没有定性,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只有通过个体某种的内部需要和外在刺激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然后在动机的支配下,以强力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对于初学阅读的孩子,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

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地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2、树立榜样

将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积极分子,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

 

 

3、挖掘文本,拓展延伸

 

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应利用好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感悟生活、体验激情。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我们可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语文实践"。给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后,师生和谐平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更浓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海伦·凯勒》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世界名人传略》《生命的光芒----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理,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

 

 

4、巧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再加上小孩子的强烈好奇心,我们可以巧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的如痴如醉,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们教师嘎然而止,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例如:出示《中国神话故事》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5、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很易产生模仿性。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天晨读,教师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感染学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5、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多种活动,交流反馈读书情况。

 

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可在班级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古诗儿歌朗诵会、智力问答、成语接龙等,评选出班级"读书小博士"。

 

 

6、配合学校开展的"书香班级"等活动,评选"阅读天使",深化阅读兴趣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的反馈信息,适时组织"读书会"、评选"阅读天使"等活动,深化阅读兴趣。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读的故事说出来,写出来,展示出来,同时建立班级博客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收获,阅读成果在班上展示出来,做到资源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全校师生都可以就读书进行交流,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读好书——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经典名作,优秀文章)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亚里斯提卜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学生手中也有不少书,看到新书,他们也很想看一看,也会去买。但是,那是一本好书吗,学生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那是一本课外书,有趣的书,并不知道他能带来什么。而社会上经常会有不健康的书充斥于市场,流行于学生之间。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所以,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1、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的书籍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2、选择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小学生由于视野还不开阔,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兴趣还比较淡薄,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探索地理》、《趣味作文》、《快乐童话》等。向学生推荐各种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名人励志故事、百科全书、英雄人物故事等。知识的海洋对于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海底世界的奇幻,未来的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3、鼓励学生适当读一些文学名著,并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名著,代表着经典,有着很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和家长要根据不同学生和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文学名著阅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培养孩子读名著的意识。并有意识地让孩子在读书时多摘抄、做笔记、写心得,这些东西都刻板地留在孩子的书上、本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很想知道他人的看法,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一个交流平台,使学过的知识活起来。

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体会和心得。比如,跟孩子聊聊看过的书都说了些什么,有哪些特点。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提倡阅读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引导孩子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另外,还可以启发孩子讨论所读书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孩子在读科普图书,那就要经常和孩子谈论那些特别有趣的知识,满足孩子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这样孩子就会从读书中慢慢受益,并能保持一贯读书的热情。

 

会读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通过推荐的书籍,对阅读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还需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读书方法的引导,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精读。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优美的写景类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小说就可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2.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英国学者罗伯特•巴拉斯认为:在做阅读笔记时,先要确定你需要什么信息,然后找出书籍和文章中的有关内容,把从文章中读到的信息与观点与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读书笔记可以分为:

(1)作者篇目索引式: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所阅读的文章的篇目名称、作者姓名、章节目录、写作年代、主要参考资料等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以供查阅。

(2)观点内容提要式:记录重要文章的内容、观点,写出文章的内容提要,便于随时翻阅。

(3)优美句段摘录式:根据需要将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的句段摘录下来,按类别加以整理。

(4)问题思考感想式:将阅读过程中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也可以将阅读中的各种问题记下来,便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完之后进行分析、思索,从而加深对阅读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篇新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好词佳句,去品读,去摘抄。摘抄成语,摘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并提高分析鉴别能力,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在读课外书籍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以便重点学习,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大量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低年级以摘抄型为主;中年级以提纲型和仿写为主,可写简单的读后感;高年级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

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及写作的综合效益。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增加学生读写结合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阅读与写作互动并进

"读写不分家"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只是随着语文学科体系进步改革,多角度地开辟了新的读写天地,拓宽了小学生阅读空间和写作空间。阅读与写作并进,让学生边读边品,边练边悟,边悟边写。既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材料,熟悉写作文体,明了谋篇布局,懂得切词造句;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又促进写作水平提高,实现读写整体推进。又如通过阅读佳文后,写读后感,不仅得到了思想教育效果,更是写作练笔;阅读一篇短文,可以练习缩写、扩写、改写;也可把读物作为范文仿写训练。

 

 

 

4、重视技能训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分三步阅读一篇作品或文章: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其次强化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就是指有一定量的阅读时间,限时阅读就是指在限定的读书时间内阅读一定量的书籍。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教师可在每天或每周的课外及家庭作业中选择安排一定量的阅读内容,同时,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让全部同学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情趣,体验到努力阅读后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孩子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认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勇于创造。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美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哲,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对别人由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怎样让孩子的善心开花,让他们拥有赞美的情怀?与书为友,是我的选择。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阅读课上,我们一起细细品读美文,读真情实感,品个中滋味,共同牵手走进书香世界,让灵魂得到净化,让精神得到洗礼。

读一定量的书是一个人一生知识结构和精神世界的支撑。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会是一个人终身发展,走向成功的源头活水。

 

课例研修资源

最新课例研修资源

热评课例研修资源

热门课例研修资源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