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例研修资源 > 正文

背影

  发布者:高原    所属单位:三空桥乡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20-02-28    浏览数( -) 【举报】

《背影》

 

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筷子兄弟《父亲》

 

二、整体感知  设疑读课

1、第1段中我最难忘的、第5段中“我”看到的、第6段我又想起的是父亲什么形象?用恰当一个两字词语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出来。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

  第一次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

  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为文章拟定一个标题,并说说原因。

标题:背影

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承载了深沉的父爱,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主要描写的父亲的形象。

三、深入探究 情感体验

3、用心品悟,找出本文的“泪点”,并说说为什么?

泪点”一

“祸不单行”——亲人去世感到悲伤,家庭陷入困境手足无措。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泪点”二

看到父亲穿越铁道为我买橘子费力艰难的背影时——感受到了父亲对我深切的关爱,深受感动;为之前对父亲的态度感到愧疚。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泪点”三

父亲送我上车后,在车站与我离别时,我看到父亲远去的背影——对父亲的不舍,之前抑制的情感喷涌而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泪点”四

与父亲两年余不相见后,收到父亲来信,得知父亲近况不佳——对父亲满怀思念,对父亲的身体甚是担忧,为无法替父亲分忧、回报父亲而感到歉疚。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四、作者作品 背景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的。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背影》写于1925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五、课外拓展,写作练习

你从这幅画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课例研修资源

最新课例研修资源

热评课例研修资源

热门课例研修资源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