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例研修资源 > 正文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

  发布者:苏钰林    所属单位:罗山县周党中心校    发布时间:2020-02-23    浏览数( -) 【举报】


——“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一、问题的产生背景
1、现状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动手操作让师生获益匪浅,但在反思中也发现大家的课堂上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不注重实效,动手操作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下。
(2)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
(3)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点内涵。
(4)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结果分析
(1)教师缺乏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难度的调控的技巧,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忽视了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时间的调控。课堂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操作混乱,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3)教师不能全面有效的调控操作过程,致使学生操作没有方向,思维没有目标,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
(4)学生对操作的流程、方法生疏,操作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在操作上的主次不分、目标不明、兴趣转移、手脑不能并用等现象。
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针对以上问题确定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小专题的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开展了同课异构小专题研究活动。
二、理论支撑
1、生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所谓“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上的。”
2、教育学家认为,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
4、《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教研活动主题
以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为抓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四、小专题目标
1、搭建乐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研平台,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
2、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
4、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
5、在专题研究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6、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大发展。
通过课例研究,达到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形成教师独特教学特色的目的。为我校“科研兴校”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五、教研形式
1、通过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校本研修方式,达到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的目的。
2、通过“教师独立备课——一课三研、同课异构——说课辩课、案例研讨——再设计再观摩——总结反思提升”为径,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之路。
3、变封闭的校本教研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使校本教研专题化、系统化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以实地教研为基础、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
六、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发现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召开数学教研组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开展以动手操作为核心的课例教研活动,分工明确,初步研究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安排同课异构教学的执教教师和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数学教研组计划实施课例研究,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中心,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来进行开展校本教研。具体分工如下:
教研活动主持部门:教务处
教研活动主要成员:教导处、各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教师。
课例执教教师:焦如琴 裴小雨
(二)准备阶段
1、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提升理论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教师非常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使校本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使专业引领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校本教研阶段,邀请专家、教研员非常重要。特别是专家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耐人寻味的指导,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为新课改奠定了基础。因此积极邀请县级教研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加强青年教师和名师培养,为教师业务学习、水平提高和才能展示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确定课例,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的内容,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明确了课例的文本后,教研组保证参与研究的教师手中均有实施课例研究的方案、教材等,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规定在一周之内2位数学教师按要求撰写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独立备课
做出研究方案,并确定授课教师,通知2位教师准备教学设计。
2、一课三研、同课异构
4月3日第一次磨课。
4月4日第二次磨课,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意图进行交流、讨论,同时2位做课教师认真听取建议,取其精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
4月5日课例观摩。
由2位执教教师同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把握和处理,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由焦园园老师负责录课。
3、说课辩课、案例研讨。
听课后,教务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通过教师的评课、辩课、质疑,使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进步。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回放录像,将自我反思和评议研讨相结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4、思维碰撞
观摩了2位老师的课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反思,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等等。将这些收获放在网校中,供授课教师再设计时参考 。每一阶段都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提高”三个基本步骤。由教师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观察,然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反思,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设计,再观察,再反思。
5、以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扩大,实地教研活动很难准确、高效地开展,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把小专题研究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空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随时都可以探讨、交流共同切磋讨论、质疑。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把平时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为日后整理打下基础,并可以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回复与交流,汲取他人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对话、合作与共享”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使教师变成有心人,能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思考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6、再设计观摩
由两位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对所授内容进行再次设计,设计好后借班第二次观摩课,然后进行第二次反思、研讨。
(四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
——“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一、问题的产生背景
1、现状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动手操作让师生获益匪浅,但在反思中也发现大家的课堂上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不注重实效,动手操作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下。
(2)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
(3)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点内涵。
(4)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结果分析
(1)教师缺乏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难度的调控的技巧,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忽视了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时间的调控。课堂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操作混乱,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3)教师不能全面有效的调控操作过程,致使学生操作没有方向,思维没有目标,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
(4)学生对操作的流程、方法生疏,操作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在操作上的主次不分、目标不明、兴趣转移、手脑不能并用等现象。
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针对以上问题确定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小专题的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开展了同课异构小专题研究活动。
二、理论支撑
1、生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所谓“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上的。”
2、教育学家认为,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
4、《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教研活动主题
以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为抓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四、小专题目标
1、搭建乐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研平台,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
2、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
4、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
5、在专题研究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6、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大发展。
通过课例研究,达到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形成教师独特教学特色的目的。为我校“科研兴校”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五、教研形式
1、通过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校本研修方式,达到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的目的。
2、通过“教师独立备课——一课三研、同课异构——说课辩课、案例研讨——再设计再观摩——总结反思提升”为径,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之路。
3、变封闭的校本教研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使校本教研专题化、系统化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以实地教研为基础、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
六、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发现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召开数学教研组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开展以动手操作为核心的课例教研活动,分工明确,初步研究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安排同课异构教学的执教教师和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数学教研组计划实施课例研究,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中心,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来进行开展校本教研。具体分工如下:
教研活动主持部门:教务处
教研活动主要成员:教导处、各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教师。
课例执教教师:焦如琴 裴小雨
(二)准备阶段
1、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提升理论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教师非常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使校本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使专业引领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校本教研阶段,邀请专家、教研员非常重要。特别是专家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耐人寻味的指导,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为新课改奠定了基础。因此积极邀请县级教研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加强青年教师和名师培养,为教师业务学习、水平提高和才能展示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确定课例,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的内容,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明确了课例的文本后,教研组保证参与研究的教师手中均有实施课例研究的方案、教材等,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规定在一周之内2位数学教师按要求撰写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独立备课
做出研究方案,并确定授课教师,通知2位教师准备教学设计。
2、一课三研、同课异构
4月3日第一次磨课。
4月4日第二次磨课,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意图进行交流、讨论,同时2位做课教师认真听取建议,取其精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
4月5日课例观摩。
由2位执教教师同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把握和处理,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由焦园园老师负责录课。
3、说课辩课、案例研讨。
听课后,教务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通过教师的评课、辩课、质疑,使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进步。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回放录像,将自我反思和评议研讨相结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4、思维碰撞
观摩了2位老师的课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反思,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等等。将这些收获放在网校中,供授课教师再设计时参考 。每一阶段都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提高”三个基本步骤。由教师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观察,然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反思,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设计,再观察,再反思。
5、以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扩大,实地教研活动很难准确、高效地开展,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把小专题研究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空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随时都可以探讨、交流共同切磋讨论、质疑。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把平时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为日后整理打下基础,并可以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回复与交流,汲取他人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对话、合作与共享”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使教师变成有心人,能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思考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6、再设计观摩
由两位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对所授内容进行再次设计,设计好后借班第二次观摩课,然后进行第二次反思、研讨。

课例研修资源

最新课例研修资源

热评课例研修资源

热门课例研修资源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