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例研修资源 > 正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发布者:毛玲    所属单位:马集镇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01-08    浏览数( -) 【举报】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言短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点明开卷有益的重要性,对启发学生的读书品质很有教益。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课文所蕴涵的人文思想。

二、学情分析:

先以数据为例:15年暑假军训时摸底考试全班平均分为30.58分(全级平均分为34.41分),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平均分为46.14(全级平均分46.38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相当差,而上学期一个学期他们也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怎么办?我开始了思考,开始了行动。于是,第二周开始,联合本班英语、数学老师开始了以学习小组为常态单位的课堂教学,并非“杜郎口”模式,但确实是因此而得到启发: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后,一贫如洗的土地同样能长出栋梁之才!

三、教学设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 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六、教学重点:掌握“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成语;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七、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㈠导入:

(以评书方式)话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其手下有员虎将名唤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知道他都劝了些什么吗?怎么劝的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1’)

㈡师生一起确定本课学习内容:(1’)

作家作品;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熟读课文、解读课文;积累延伸;补注

 

㈢小组根据上面六部分内容,自主学习。(8’)

 

㈣挑战自我,一决胜负:(20’)

1. 将各组认为重要的内容以题目的形式写在黑板上。(5’)

分配小组任务:(以纸条形式发给小组。)

第一组:作家作品(出1道题)、补充注释(可以多道题)

第二组:字词解释(不超过10个))

第三组:句子翻译(出3道题)

出题范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第四组:句子翻译(出3道题)

出题范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五组:解读课文(出3道题)

第六组:背诵课文

2.准备答题阶段:

对别的组的题目不知道答案的可以到该组去询问答案,并记好笔记。(4’)

3.答题:(5’)

要求:1.由老师指定答题内容,全部不看书回答。

2.由老师指定答题的同学。

3.自己组的题目被别的组答完后,要批改正确与否,并写出正确答案和分数。

 

4.教师评点各组出题和答题情况,并记分,奖励最好组,扣最差组分。(6’)

教师随时提点遗漏处: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辨析古今义不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③翻译下列句子: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㈤再读课文:15’)

1.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4’)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完成板书:人物,他们做了什么事)

孙           吕           鲁

权 →  蒙 ←    肃

(善) ↘   (听) ↓(赞) ↙

开卷有益

2.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的学习,最终让同僚刮目相待,学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伤仲永》。比较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2’)

方仲永:天资聪颖——不使学——泯然众人

吕蒙:不学——学——学有所成

我们自己:必须学习,方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3.积累延伸:(4’)

①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

②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你又知道哪些?

 

㈥调节内容: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5’)

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的。

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品位文章的对话。三个人的这几次对话语气一样吗?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恳切,第二次时略有些不满、责备。吕蒙:自豪。鲁肃:吃惊。

(体会他们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小组分角色朗读,要读得惟妙惟肖、古韵古味。)

     提点几句语气语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见关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含有责怪,不悦)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指责中带有自豪之气。)

 

㈦总结:人的一生中,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天天让老师刮目相看!

 

㈧作业:(以纸条形式发给小组)

1.周一上课前出好本课小测题:一道课文理解题;两句翻译;五个字词解释。(一、二、三组翻译和解释的出题范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四、五、六组翻译和解释的出题范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写一篇500字的自传。(可以围绕身世、经历、兴趣爱好、理想抱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来写。)

   3.完成《精析精练》第15课。背诵课文。

4.周一上课内容: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预习。

 

教师知识储备:

⒈文学常识: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2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人物:

孙权:

吴国大帝。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造船业、连通台湾、积极和印度等国外交、多次减免赋税,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孙权的历史评价:◆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15岁时随史策征战。18岁时孙策被刺身亡,孙权便代兄为江东统帅,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助下,巩固并发展了江东根据地。

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他“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

孙权对开发建业和整个江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他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他“亲自受田”,将驾车用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农业生产。并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时征调农民服徭役,以保证生产期间,又兴修水利,疏浚和扩大秦淮河水道,开破岗渎、运渎、东渠、潮沟等。当时建业城有数千名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工人,从事丝织、冶铸生产。孙权还发展了航海事业,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万人航行到夷州(今台湾省),又派人出使辽东半岛及海南诸国,有的使者到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等地。247年,还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孙权统治江东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吴国创业的黄金时代。到他的晚年,有才华的太子孙登不幸早逝,其他儿子们为了王位明争暗斗吴的元气大伤。太元二年(252年),孙权,这位雄踞江东的杰出政治家在失望中与世长辞,终年71岁,葬在蒋山之阳(今紫金山梅花山)。

 

吕蒙(178-219):

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孙权继位后前来投奔,在剿灭吴郡城外的山贼的战斗中初显锋芒。吕蒙早年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吕蒙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吕蒙请教过战术。后来孙权看出吕蒙的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吕蒙立即请假在家,认真苦读兵书。后来鲁肃回吴郡时与吕蒙交谈,感叹“昔日吴下阿蒙,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然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吕蒙再作为主将四面围住麦城,终于活捉了关羽。219年,吕蒙病逝,临死前将孙权赏给他的所有东西就归还孙权,使孙权大受感动。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 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

吕蒙[178-219),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历史上的吕蒙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由武将向全才转变的将才]

陆逊[183-245),字伯言,东吴四英将第四位,孙策的女婿。历史上的陆逊在东吴四英将中应该是说是最棒的一位]

 

鲁肃172-217

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4典故:

悬梁刺股: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就是说,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

  【成语解释】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典 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的事。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主要内容是: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释 义】 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囊萤:抱着的萤火虫

【出 处】 “囊萤”出自《晋书·车胤(yìn)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典 故】:“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附件

课例研修资源

最新课例研修资源

热评课例研修资源

热门课例研修资源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