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管敏 所属单位:小河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17 浏览数( -) 【举报】
暑假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心得
炎炎的酷暑,我幸运的参加了青年教师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项目,集中培训是7月15日至7月18日,仅仅只有三天的时间,但网络学习时间有半年的时间。三天的课程培训学习宣布告一段落。辛劳伴着收获,感想颇多。通过学习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益处多多,势在必行。学到了知识,仍需继续学习、理解、消化并用于实践。而最主要的收获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形象和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三天的培训我分别听取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的程红燕博士生导师,主要给我讲解了教师的师德的重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教师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时刻谨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我们应尽心尽责,敢于挑战困难。我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关民族、国家兴旺的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知难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为荣,以苦为乐。程红燕教授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雨露,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变急躁为耐心,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另外一位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杜龙辉,他给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教会我们如何运用ppT和怎样做微课,让我们以后在教学上信息技术提升了不少,让我们以后的教学手段更吸引学生。 听了杜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也初步了解了些有关微课的知识。 第一,微课是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不止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它观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做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第二,“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参加人数包括工作人员,最多五个。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准备,总结经验,提升能力。第三,“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第四,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我切实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语文教师微课制作说明心得体会 在暑假期间培训时,学校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鲍贤清对微课制作进行了培训。培训之后,我对微课和ppT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制作微课和ppT的方法技能也有了相应的了解。 回顾我原来制作的一些课件,觉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理念上,没有真正理解微课是基于学为主的。二是课件缺乏完整的设计,不够精巧,没有把它作为一节课去设计。三是技术和方法不足,视频不稳定。
总而言之,这次暑假教师学习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获到了精神食粮。三天的学习其真实效果要通过工作实际来检验,让我充满了,目标更明确。让我真心知道做为一位教师应该尽职尽责,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