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杜伊蕾 所属单位:省直及院校附属中小学 发布时间:2019-11-03 浏览数( -) 【举报】
简便运算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册书第一单元详细介绍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的延伸。简便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学期学习的整数的简便运算也是后面学习小数简便运算、分数简便运算的基础。简便运算减少了学生的计算量,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简便运算是运用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的结果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运算顺序等,来使得计算变的简便。在本册书的第五单元小数的加减法法中也运用了加法的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要学生明白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不仅仅可以运用到整数中,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也可以使用。简便运算在教学的时候要费很大的气力,学生在理解上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一旦理解透彻,练习到位,简便运算将是学生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
结合本学期在区教研活动上听的一次简便运算的复习课,再加上平时的探索、反思,我认为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理解运算性质以及运算定律
书上的例题是从让学生用不同意义的算式来解题,发现计算的先后顺序或者方法不同但是最后结果相同,来跟学生渗透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对应的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然后将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运用到四则运算中。讲解完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后,让学生直接尝试解答混合运算。对于加法、乘法交换律的题目,首先不着急动笔,让学生观察数字的特征,让他们发现有些数字是可以凑整,但是需要交换数字的位置,从而简便计算。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的题目,还是首先观察数字特征,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很麻烦,先算后面的两个数字反而简单,在计算完毕后要学生说出这一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简便运算的。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最为困难,计算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例题中同样是让学生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且列算式计算,要学生总结可以先算两个数的和在用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用两个数分别跟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总结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对学生问题不算大,但脱离了条件单独做混合运算时,学生的问题开始显露。
二、 总结错因,有针对性的练习
1、 基本计算不过关
口算是简便运算的基础,只有口算正确率高、数感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轻松一些,他们在观察数据的时候会很快发现哪些数字是可以凑整的。比如,在计算35+45+65时,口算好的学生会想到35+65可以凑100,而其他学生会按照运算顺序来算,却没有凑100的方法更简便。再比如16×25,计算好的学生会看到25就想到25×4=100,所以把16拆成4×4,而其他学生就会觉得这一题不能简算。
所以口算是学生每天必须练习的,熟能生巧,口算能力会慢提高,数感也会慢慢变好,看到数字可以很快做出反应,正确率就会提高了。
2、 概念混淆
学生刚开始对乘法分配律不熟悉,想用乘法分配律把75×15+25×15进行简算,结果错写成25×(75+15),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仅流于表面,知道规律,但并没有仔细观察两个数同乘的第三个数字是哪个。
运算定律里面在运用中最容易弄混的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中,做到48×125,因为看到125就想到125×8=1000,所以这一题有两种简便算法,一是将48拆成6×8,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将8×125先算;或者将48拆成40+8,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将40×125和8×125的积相加。部分学生将两种运算定律弄混,第一步是(6×8)×125,下一步就成了6×125+8×125,也有第一步是(40+8)×125,下一步就成了40×8×125。说明学生并没有将两种运算定律理解清楚。平时的作业中以及当天的展示课中,都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把乘法分配律运用到了除法算式中,老师没有直接否定不能在除法中使用,而是分类,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
只有让学生理解清两种运算定律,弄清区别,配合多练习,才能逐渐降低学生的错误的可能。
3、 思维固定
简便运算主要是围绕着“凑整”,有的是可以凑成整十,有的可以凑成整百,但是也有学生因此掉入陷阱,例如:74+45,116,不难看出74和16是可以凑整的,有些学生就会觉得凑整就是可以凑整百,所以错误的把74+116算成200;还有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强行凑整,作业当中经常出现275-45+55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看到45和55就觉得可以凑成100,而导致错误。在练习中还是要不停纠正学生的这种想法。
三、 适当拓展,学生各显神通
本学期我听了东方红小学一位老师上的六年级的简便运算复习课。由于是复习课,连带着整数、分数、小数的所有的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那位老师没有枯燥的一条一条运算定律去回顾,而是出示了几道口算题,要求学生100秒内完成,时间到了之后,并没有让学生依次去核对题目的答案,而是问学生:你们是先挑的哪几题做的呢?为什么挑这些题目先做呢?这时,学生非常积极的说因为有些题目可以简便运算,可以很快速做完所以挑出来先去完成。老师又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题目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并且回忆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这一安排,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唤醒学生的记忆,在集体汇报中,大家一起整理出了所有的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去练习简便运算,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整理的易错的简便计算展示出来,讲解自己认为的易错点,因为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是最清楚自己以及同学们容易错的地方在哪里,其他学生也会觉得:这个地方我也容易出错,我要听一下怎么避免错误。
先让学生讲解整理的错题以及容易错的地方,然后给学生进行补充,整堂课在梳理了所有的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之后没有练习,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像做了很多练习一样,收获很多。在课后再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做题目的效率。
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乃至以后的学习中都是很重要的,由于学生的能力不一,所以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所有的简算方法,选择自己认为不会出错的方法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