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刘欢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数( 0) 【举报】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言谈举止中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体育教师的形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言行一致,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修养,完善自己的形象,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亲其师,信其道”、“身正为范”这两句话就是良好的德育形象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证明。为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正确,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这既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有意识地运用教材进行品德教育。通过球类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勇敢、协作配合等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田径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武术、技巧等项目培养灵巧、机智、果断、勇敢和自控能力等等。同时,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由此,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三、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
教材的灵活应用上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育课堂上,课堂常规,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
四、在学生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好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表扬、鼓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有罚的道理。而对于过于严厉的批评,有可能毁灭学生的兴趣,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二是言行避免粗暴,三是就事论事,不以学生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技巧和机智,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中,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
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
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