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发布者:杨贞姬    所属单位: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26    浏览数( -) 【举报】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  杨贞姬

一、说实验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说实验设计理念(创新点):

启迪学生尊重有证据的科学事实和严谨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落脚点。《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呢?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把《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一课研究主题确立为“核心素养视角下大问题教学模式下的科学实验探究”。“生命化教育大问题”实验教学注重以学定教,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为中心,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教学课堂体现源于问题,止于问题,学生不断探索,共同提高的模式。使学生获得思考、表达、成就、品格等多维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我就结合研究主题进行说课。

三、说实验设计原理及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的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前两课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学习,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等打下基础。本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1)会变味的米饭:(2)米饭、淀粉和碘酒:(3)寻找淀粉的踪迹:(4)制作神秘信件。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接触过淀粉遇碘酒会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了解了一些常见食物中含有淀粉,而淀粉可以用碘酒来检测,也学习了滴管的使用方法。在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对于变化伴随的现象还只是停留在形状、形态、大小、位置阶段,并且观察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采用看的方法。学生对于有无新物质产生的判断还停留在有明显现象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新物质的产生的判断也存在疑惑,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观察能力,挖掘生活中的化学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材处理(设计思路):

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我把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以“大问题”为导向,把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探究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调整后的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说实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命脉。基于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核心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核心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启迪学生尊重有证据的科学事实和严谨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的,可以用作做菜的辅料,生活中也常叫做生粉;碘酒是棕色的,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用来消毒。

3)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是蓝紫色的,伴随颜色的变化,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知道马铃薯、番薯、玉米、黄瓜、蚕豆、香蕉、苹果、花菜、胡萝卜、青菜、刀豆中都含有淀粉,它们中含淀粉的量有多有少。

5)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发生颜色的改变,颜色的深浅与淀粉含量有关系,淀粉含量越多,颜色越深;淀粉含量越少,颜色越浅。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品尝米饭的味道,知道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反应,而且这一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3)通过看、闻、摸的观察方法,知道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的,碘酒是棕色的,有刺激性气味。

4)运用淀粉与碘酒相遇会发生颜色改变的现象,去检测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2)激发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

教学难点:探究米饭中淡淡甜味的原因

五、说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共学单、实验报告单,淀粉一包、滴管六支。米饭一碗(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分到一勺)、碘酒一瓶、、食物一盘(马铃薯、黄瓜、面包、香蕉、苹果、胡萝卜、菠菜、馒头)等。

六、说实验教法与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结合这一理论和学生的素质特点,这节课重点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辅以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过程的展现

教法指导: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情境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实验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七、说实验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核心大问题

1.知识回顾:【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物质变化过程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上课伊始我首先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疏理,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为了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节课上,我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秘信件部分内容引入,【师表演魔术:老师这里有一封信,既然是信,肯定有文字,是什么字呢?你能看到吗?老师马上你们看到信的内容了,喷碘酒出现字。】这样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提出核心大问题:同学们,看到老师的魔术表演你们有什么疑问?(一张白纸怎么会出现字?它和什么物质有关系?样即引出要探究的“大问题”,有效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导入新课:这时,我顺势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边说边板书课题)。

流程二:实验探究,解决核心大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因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它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所以,此环节我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这是本节课实验主体部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探究实验来完成。

(一)探究问题提出探究假设

探究实验一:会变味的米饭

实验品尝大米饭

观察实验:小组合作观察实验,完成共学单一。

实验步骤:

1.猜测:米饭变味的原因是什么?

2.验证:品尝大米饭

【实验要求】

1.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共学单一。

品尝:小组每人尝一尝米饭,说说你品尝到了什么味道?(提示①刚放入口中时的味道;②咀嚼约一分钟后的味道)

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有这个味道?和什么有关系?(提示:米饭有什么成分?米饭变甜是什么变化?

2. 发现: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

3. 结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在我们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了甜味。刚放入口中是无味的,咀嚼一分钟后出现了甜味。)

(二)实验探究,验证探究问题。

探究实验二:探究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实验,完成共学单二。

【实验要求】 

1.观察:观察淀粉、碘酒的特点。

【观察的方法】:可以看、摸、闻、但不能尝,小组成员可以讨论。

2.实验:淀粉与碘酒实验。

取两滴碘酒 滴在米饭、淀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3.结论: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产生蓝色的新物质,他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深入实验探究,解决核心大问题。

探究实验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完成共学单三。

【实验材料】:马铃薯、面包、馒头、黄瓜、蚕豆、香蕉、苹果、胡萝卜、青菜.实验记录单

【实验要求】

(1)先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

2.实验结论:马铃薯、香蕉等与遇到碘酒变蓝色,黄瓜、蚕豆遇到碘酒不变色说明不含淀粉。

这个环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在经历了观察、实验、验证等过程,从中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实验活动,启迪了学生尊重有证据的科学事实和严谨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的科学态度,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了学生的科学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展示分享,突破核心大问题。

【现在你们能解释为什么一张白纸怎么会出现字吗?请把你的解释填在共学单里。】

这样设计体现了“大问题”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的理念。

流程三:共同概括,归纳总结。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是化学变化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很多现象。(举例)

【这一环节设计是“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伴随各种”的现象多种打基础,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科学概念。】

八、实验效果与评价

这节课的设计以“核心素养视角下大问题教学模式下的科学实验探究”为研究主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能积极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科学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种预设仅仅是粗线条的设计,我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会随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预案,这样才是真实的、学生真正需要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成果展示

最新成果展示

热评成果展示

热门成果展示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