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发布者:李艳春    所属单位: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26    浏览数( -) 【举报】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   李艳春

一、说课内容:教科版版小学科学五年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说实验设计理念(创新点):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大问题”教学注重以学定教,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为中心,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实验教学体现源于问题,止于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断探索,共同提高的模式。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呢?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把《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研究主题确立为 “落实核心素养、大问题教学理念下的科学实验探究”,接下来我就结合这一主题进行说课。

三、说课标

本单元是探究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在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中,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长盛显著的变化。在这一单元中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是承接了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紧紧抓住教科版小学科学学科结构特点,结合《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原则,秉承大问题教学理念下的科学实验课,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以学定教,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让实验教学体现源于问题,止于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断探索,共同提高的模式。

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呢?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把《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研究主题确立为“大问题教学理念下的科学实验探究”,并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核心目标:通过学生亲历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认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能力:

1.建立科学概念:

(1)让学生知道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已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3)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必备品格:

3.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水到其他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

四、说教材

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共设计了两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是否也热胀冷缩。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此活动是延续前一课的话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在这个环节我采用采取“扶”的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水体积膨胀和冷缩的原因。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饮料、牛奶、茶水、啤酒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讨论交流后,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受冷、受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对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我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已体现。

所以,我本着重发现、重过程、重主体、重实践的原则来设计实验教学活动,真正体现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建立科学概念,得出结论的过程,懂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

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我把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以“大问题”为导向,把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探究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调整后的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尝试做出解释。

为达成此项目标,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组装的新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首先是引领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操作,通过冷热水的反复探究,最后得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选其他液体,小组合作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通过两次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次教学的难点是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许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演示实验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利用试管探究水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不明显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想办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能清楚的看到水体积的明显变化呢?同时结合共学单提供的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改进实验的方案。

通过这样问题牵引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结合问题展开预设和生成互相结合,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就本课而言,学生头脑中已有了热胀冷缩的概念,但液体的热胀冷缩形成的科学道理并不真正了解,所以,这节实验课,重要的不在于得出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六、说教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结合这一理论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课重点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辅以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手段,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我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这一过程的展现。

七、说训练

在本科教学中,重点训练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乐意参与实验活动,并能在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观察、解释、交流活动中,积极获取新的认知。

在联系实际、突破大问题环节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瓶装饮料转不满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在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环节在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收获,大胆提出质疑,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制作运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看似简单的训练,实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八、说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激趣设疑、提出大问题

二、探究验证、解决大问题

三、联系实际、突破核心大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程序一、激趣设疑、提出大问题

1.激趣设疑、提出大问题:

新课伊始,我出示瓶装饮料和啤酒的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轻声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小不同的瓶装饮料或啤酒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一个问题吗?(板书:提大问题瓶装饮料或啤酒为什么装不满?)

    【此环节的设计理念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提供感知,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为探究大问题做好了铺垫。】

2.导入新课:这时,我顺势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探究水的受热或受冷时,体积会怎样变化的实验来探究瓶装饮料或啤酒装不满的原因?

程序二、实验探究、解决大问题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个环节着重引领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经历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一、探究实验一:观察水的体积变化(这部分实验主要依据改进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大问题:瓶装饮料或啤酒装不满的原因。)

1. 活动一:改进实验装置。

(1)讨论方案:改进实验装置,完成共学单一

在这里,我并没有把实验器材直接发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中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的情形,加热后我们清楚地看到试管中水面的变化了吗?学生在回忆了上节课做的实验时,可能会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为了降低难度和让实验更成功,我出示了装有吸管的牛奶盒,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设置更完美的实验装置,并出示共学单一,小组合作,探讨更完美的实验装置。(大屏出示改进实验装置方案)

【这个环节是讨论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活动,这样的设计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会使学生发现更有效的实验方法。】

2、活动二:组装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完成共学单(二)

此环节要求学生依据共学单二的要求小组合作,我一边巡视,一边给予指导。同时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因势利导,你发现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水的特殊性质,并相机板书受热,体积变大 ,受冷,体积缩小。

【这个环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水受热体积变大,受冷体积变小的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在经历了观察、实验、验证等过程,从中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在依据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变化环节(教师演示实验)

这个部分的设计将前面的学习成果再次提升,因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实验探究时,用到了温度计,目的是为这个环节做好铺垫,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有效的引导学生从的实验的现象关注到温度计,此时,我在揭示这个新装置就是“温度计的雏形”,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的环节,不仅使学生获得的新的认识得到巩固,而且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3.活动三:探究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

【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再次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这里我采用了“设置疑难,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提出问题设疑: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接着我出示各种液体,让每个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液体用同样的方法,结合共学单(三)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完毕,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时,我因势利导:“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实验后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得出结论:许多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得出结论)进而揭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主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这个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吸引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把学生的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的方向拓展,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再一次经历了观察、实验、验证等过程,从中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实验活动,从个别到整体,体现了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启迪了学生尊重有证据的科学事实和严谨地表达对事物认识的科学态度,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了学生的科学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程序三、联系实际、突破核心大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时我出示大问题: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大问题”理念下的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程序四:拓展延伸、知识运用

到这里进入了全课的收尾部分,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将科学知识学习致用,我先引导学生对全课进行了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接着我又对知识进行了延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热胀冷缩的?大部分学生没思考后都回答了“是”,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水的反常现象。最后布置了延伸探究任务: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制作运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生活中为了防止液体热胀冷缩带来的危害,有些什么措施?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这个拓展活动中,既是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又是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创作精神。有效提升了科学素养。】

说板书设计

image.png

【本节课我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板书。旨在将复杂的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美观化,犹如点睛之笔,教学知识点跃然于眼前,同时也培养学生习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习惯,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

说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

    这节课的设计以“落实核心素养大问题教学理念下的科学实验探究”为研究主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收获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究的快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能积极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科学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主要的是学生带着继续探究的愿望离开课堂,用开阔的眼界去看待生活,实现学科与生活的整合。这种预设仅仅是粗线条的设计,我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会随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预案,这样才是真实的、学生真正需要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成果展示

最新成果展示

热评成果展示

热门成果展示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