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终结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终结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1-082019-02-16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选修课程,研修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交一篇你认为好的教学案例或者教学课件(PPT)。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组

研修终结成果

提交者:学员刘艳    所属单位:大竹县杨家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15 20:13:18    浏览数( 1 ) 【举报】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大竹县杨家中学  刘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3.深入解读文本,感知深层精神,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优美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五.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但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更困难。因此,课堂上注重“因材施教”,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本课教学既安排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也设计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法:

 以读代析法、朗读法、探究法

.教材简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最著名的唐诗,体裁属乐府。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因进言被降职,怀才不遇,登上幽州台有感而作。文章仅用22个字,呈现出一个空旷苍茫、孤独悲凉的意境和作者抗争进去、力图报国的心境,语言凝练而沉重。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抢答:出处

   一首著名的登高诗的经典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生:《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年)      

   师、生共同回忆:《观沧海》-----曹操远征乌桓得胜,北方统一指日可待。 故,

                   心情激奋

                   行军中,一个人登高望海

                  ·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体现:博大胸襟、豪迈气魄。

   师:(过渡-----行军中,又一个登高望远之人)

      陈子昂---

      行军中,一个人登高望远      

      听朗诵,感受意境:空旷苍茫、孤独悲凉

   师:同样的登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境?陈子昂到底遭遇了什么?

(二)、1.走进作者:(课件展示)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唐代文学家。

      ·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曾任右拾遗,故后世称其为陈拾遗。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

玉集》等传世。

2.背景链接:(课件展示)

    武则天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命武攸宜西征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

谋军事。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

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

幽州台歌》一诗。

3.关于幽州台:(课件展示)

·幽州: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又名黄金台,是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后成为明君圣主礼遇贤

才的象征。思考:

师:作者为何不用“黄金台”这个名字?

生:“幽”字更显孤寂。与诗中“独”字,两相辉映。

(三)初读文本,给字正音,确定节奏。

     1.学生自主试读、师生共同给字正音。

   给字正音:怆chuàng、涕

 2.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指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升华齐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地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

     让我们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四)疏通文意:

     1. 前(过去)不见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不见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古人、来者:指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指燕昭王。

     前、后:时间的绵长,表明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独。

     意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2. 念(想到)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怆然(悲伤的样子)涕(指眼泪)下。

     天地:空间的辽阔,表明天地之大,却无从吐诉胸中之不平的悲凉。

     意译: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3.全文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五)合作探究:

1.“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对“悠悠”一词作出赏析的?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3.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六)主题概括: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七)听朗诵,再次感受意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知:天地人三位一体,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

(八)作业: 练习背诵、默写古诗。

(九)结束语:

      古来圣贤多寂寞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

      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

(十)板书:

登                          寂

幽    前-------悠悠         寞

州                          苦

台    后-------怆然         恼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18 14:44:46

研修终结成果

最新研修终结成果

推荐研修终结成果

热门研修终结成果

热评研修终结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