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终结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终结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2-18 2019-02-2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选修课程,研修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交一篇你认为好的教学案例或者教学课件(PPT)。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项目组

研修终结成果

提交者:学员向联军    所属单位:达一中    提交时间: 2019-01-20 14:54:06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日暮乡关何处是——现代人的精神安放群文阅读教案

达州一中    向联军

【群文篇目】:《乡土情结》《乡愁的滋味》《“迷失”在故乡》《暮雨乡愁》

【文本解读】:《乡土情结》 是柯灵为纪念 《香港文学》 创刊七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作品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土地”引入,用“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为全文奠定基调。在大量的古诗文的援引中,文章从乡土情结是人的个体生命出生便与生俱来的角度解读,再用三个小节来写引发乡思的情景,一是离家创业,不管成也好,败也好,“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二是灾难与战争,灾难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战争不管是正义的,非正义的,都免不了流离失所,骨肉分离,这种状况下的思乡之情也就更为浓厚。作者从历史说到当今,从自然说到人伦,归结一点: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里特别说到近百年无数创业者浮海五洲,打拼天下,写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述了人对故乡、家园直到对祖国的感情,这也是乡土情结中最重的一份情感。最后,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交融越来越充分的角度对乡土情结作了新的阐释,人已不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就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我们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作品至此完成了主题的升华。如何基于对内容的宏观把控来深入理解文本升华了的主题和作者赋予的新内涵,是本文理解的关键。

     《乡愁的滋味》则是作为两代漂泊的海外游子,对故乡“滋味”的守护与传承。作为父辈,是离开大陆的在台老兵,他们以最隆重的盛宴来表达对故园的思念,用一种神圣的仪式来坚持文化心理的传承,这既是自我心灵家园的守护,也是文化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的强化。当父辈们以一身“酒味”和如泡菜一样的“酸味”沉浸在对大陆有家不得归的愁苦、辛酸、沧桑中时,却又以盛宴中的“又烫又辣”、“香味”、“甜滋滋”、“爽脆”、“酥软不油腻”的香甜可口以及老兵们团圆时的温暖热闹铸就了我对故乡的最初记忆,而这又成当“我”漂泊海外后,新的乡愁的缘起。源于这样的思念,逢年过节,我也在勉力维持对于过节的仪式的传承,然而,却以“甜腻”、“太咸了”收场,也许是别国他乡,终究不能找到原滋原味的食材,也许是漂泊久远,“孩子们”对故园的概念已经陌生,不再适应这样浓甜赤酱的传承方式。总之,我沉浸在两代的乡愁里,绝不是简单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对父辈遭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有家不得归的唏嘘感叹,也有对自己过往生活里那些人、事中饱含的深厚情谊的追思,还有漂泊异国他乡对乡愁滋味愈加淡漠的无奈伤感。本篇阅读充满趣味,但往往流于表面,如何通过从“滋味”入手,去明确两代人乡愁的不同内涵,是本篇设计的重点。

    《“迷失”在故乡》理解起来相对而言更加简单,通过对当下乡村生活中路在变、集市在变、建筑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的反复渲染,看到作者对此的焦虑与担忧。如何面对当下的现代化进程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入侵,这本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本篇的处理主要落脚点就是能通过这个文本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故乡虽然回不去,但故乡的意义却永远都存在,故乡变异乡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残忍,如何守护我们的家园而又不固步自封一定要进行辨证推敲。

     《暮雨乡愁》一文,更具哲学性的理性思考。它认为的“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的观点,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篇和第三篇文章,而“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等,又再一次印证《乡土情结》中的情结的深刻性。所以可以当做补充阅读材料处理,可以在学生有困惑时点拨使用。

        纵观几篇文章,都以“乡情乡思”为抒情的出发点,第一篇显然有更宏观的视角,所以“乡土情结” 最终落脚到了“我”、“家”、“国”三者的同构性上;而“乡愁的滋味”以特殊的身份进行两代人乡愁的回溯,既从情感层面抒发思念那回不去的故土、回不去的岁月的伤感,也从传承的角度发出了淡淡的叹息与忧思,是传统与传承的矛盾;“迷失在故乡”,是现代文明进程与田园牧歌生活的对抗,所有的乡愁都不只是建立在单一的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事的情感抒发上,这里面都有冲突,有矛盾,有深情也不乏理性。这也正是成长中的高中生们需要的情感唤醒、思想提升之处。

【学情分析】

1.关于主题:乡愁话题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是陌生的,极少人有离乡的经历,更没有思乡之愁的缘起。

没有直接的生命体验,使得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停留在浅表。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乡愁”的内涵,并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是本话题试图解决的问题。

2. 关于课型:群文阅读课需要通过师生的集体构建来达到对多个文本的整体理解。这一课型对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提升非常有效,但同时也是对他们阅读思维能力的一种挑战——需要他们在多篇文本中自由穿梭。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前置学习的设计,即要有利于学生熟悉文本,又要注意不能有过多的预设,干扰学生的原初阅读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锁定在与议题紧紧相关的文本范围。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线串珠,品味情语的阅读交流,体悟不同文本中“乡愁”的不同内涵,养护学生优质的母语语感。

2. 通过聚焦题旨,前后勾连的整合理解,提炼“乡愁”丰富深沉的内涵,提升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文本的能力。

3. 通过对不同乡愁内涵的恰切评价,唤起学生生命体验,促成学生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亲近、热爱与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面深入理解“乡愁”丰富的内涵 

难点:能够准确提炼不同文本中的“乡愁”内涵,并做出恰切的评价 

【教学课时】   

前置学习:1 课时 

议题探讨:1 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乡”字的象形字体,解读;明确话题:一种乡思,别样情语。

.一线串珠,品味情语

“情结”是第一篇文章的内核,“滋味”是第二篇文章的载体。以“情结”和“滋味”为主线,体悟两位作者同中有异的情感体验。

1.布置学习任务:

任务一.《乡土情结》中,关于“情结”的描述,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处?

任务二.《乡愁的滋味》中,写了年菜的哪些滋味?这些滋味与哪些乡愁的滋味契合?

2.学生:围绕任务安静地完成阅读、思考。

3.交流阅读与思考所得。

     任务一.《乡土情结》中动人的“情结”

     教师预设:(学生诵读、交流;教师点拨,找出层层深入的内在联系)任务二. 《乡愁的滋味》中,写了年菜的哪些滋味?这些滋味与哪些乡愁的滋味契合?

    (1)明确:年菜的滋味。

    (2)你读出了哪些乡愁的滋味?(学生交流;教师预设、点拨)

    (3)梳理滋味与情感的分类

.聚焦题旨,提炼反思

    1.聚焦:点题句

    2.聚焦:卒章显志句

(1) .诵读:卒章显志句。                         

(2) .理解:结合题旨,全面理解每篇文章中乡愁的不同内涵。并用一句话精炼概括。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3.评价:对不同文本中呈现的“乡愁”内涵,你如何看待?

       (开放性,相机引导)

 

推荐阅读:

《谁的故乡不沉沦》,耿立/文,《北京文学》2011年第6期   

《滋养我们生命和灵魂的》,言子/文,《散文2009年精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家山迷茫》,刘成章/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熊培云/著,新星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乡愁》,【德国】赫尔曼·黑塞/著,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前置学习单

1.细读《乡土情结》、《乡愁的滋味》、《“迷失”在故乡》三篇文章(阅读时间不少于 40 分钟),完成以下预习任务:

1用红笔标出三篇文章的段落,并勾出每篇文章的点题句。

2用你喜欢的颜色勾画三篇文章中最触动你的语句,并简单批注触动你的理由。

3比较三篇文章中关于“乡愁”情感内涵的异同,填写以下表格。

篇目

情感内涵

 


 

 

《乡土情结》

  



《乡愁的滋味》

  


《“迷失”在故乡》

 

  


2.略读《暮雨乡愁》一文,勾画对你有所启发的语句。 


附件

研修终结成果

最新研修终结成果

推荐研修终结成果

热门研修终结成果

热评研修终结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