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终结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终结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1-082019-02-16

作业要求 :

内容:

通过选修课程,研修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交一篇你认为好的教学案例或者教学课件(PPT)。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组

研修终结成果

提交者:学员代毅    所属单位:万源市第三中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1-10 17:47:42    浏览数( 4 ) 【举报】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是新课标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针对我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学习基础差,以及以前没有城市化方面的知识的储备。通过平时上课能够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反映很迟缓。所以立足基础知识,从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出发。让学生从中去理解其中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

投影展示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的城市相关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的同时不知不觉进入这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1、学习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展示教材31面图2.16,设计问题,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先回答,老师后总结。得出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城市人口数量增多;(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注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老师总结】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城市化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就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推力来自农村,如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主要的拉力因素来自城市,如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等。

但是也要看到对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来说,农村也有拉力,如人们的乡情、故土难离等,城市也有推力,如陌生的城市环境、生活方式、住房、教育、政策等也会阻碍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产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师归纳总结】

(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

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出现问题少,处于城市发展低水平;

2、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郊区城市化:城市近郊开始变成城市的过程。)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城市人口迁往远郊、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

1、【学生思考】让学生看图2.16,思考从1985年到2000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有什么变化?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

2、【学生讨论】结合图2.17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培养学生看图表能力。

【教师总结】阅读材料后的问题答案:

1、案例4是图2.19的具体实例。

2、图2.20和2.21用伦敦市的发展来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案例中的文字和图2.22说明英国英格兰地区城市化过程:城市数目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4、完成34页活动中的表格。(附件1)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特点: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进程,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加以理解巩固。
【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思考一个问题。
1、结合图2.19和案例4,通过案例回答后面相关问题和表格。
2、(结合图2.18、图2.23和p35阅读)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学会合作学习。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得分

精神

状态

1、  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2、  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3、  发言洪亮、清晰。

4、  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25

 

参与

程度

1、  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  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  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  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5、  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25

 

参与

效果

1、  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2、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  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

4、  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25

 

合作

交流

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25

 

自主

创新

能自主学习,勇于挑战难题,积极创新探索。

10

(附加分)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2)推力

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三、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表略)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14 14:03:41

研修终结成果

最新研修终结成果

推荐研修终结成果

热门研修终结成果

热评研修终结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