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吴小平 已在 2019-01-26 13:12 推荐!)

  发布者:陈龙    所属单位:渠县三汇中学    发布时间:2019-01-15    浏览数( -) 【推荐】 【举报】

通过本次的网络培训,我认真聆听专家主讲的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探讨留守儿童现象,帮助老师从不同角度认识留守给儿童的成长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先从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帮助老师初步了解不同年段的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树立“问题是青少年发展与成长的机会”这一理念,然后列举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看到他们各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内在的共性需求是爱与被爱;自我价值,最后探讨看待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视角:不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儿童刻意分离:避免将留守儿童边缘化,引导老师从正向视角看待问题,放大优势资源,学会正确应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下面谈谈从中的学习收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在给每个家庭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学生心里上的不平衡愈显突出,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的隐患。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1.自傲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心目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

2.自卑型。这类学生沉默寡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3.厌倦型。这类学生对他人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愿跟其他同学说话,一味要对着干,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4.孤僻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1.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家庭教育不力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学习吃力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爱与人交往、少言少语,自我调控能力差等不良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认为应做到两个字,一个字是细,另一个字是爱。教育好留守儿童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会让农村来的小学留守儿童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面对留守儿童,专家给出的教育策略值得学习运用。

1.爱心培育,以心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爱,能使淫雨霏霏转为艳阳高照。

2.尊重以礼,以情觉悟 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作为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尊重。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留守儿童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育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当然,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留守儿童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也只有这样,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平台才不是一句空话。

3.平等相待,以事醒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育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及行为,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重视作为平等“人”的留守儿童,和他们和谐相处,以诚相待。同时,教育应承认他们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也才能真正从留守儿童心灵深处产生与同学、班集体共患难的强大动力。

4.信任鼓励,提高觉悟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也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教育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组织转化。在他们失败时,以坚信的口吻,鼓舞他们,在他们成功时,以真诚的态度,祝贺他们。让他们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将会带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时时处处不怕出错,不怕走弯路,奋起直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5.肯定成绩,大彻大悟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最好是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其实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长处和特点,都有自己兴趣的中心。教师就要多为他们组织适合他们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该及时肯定、鼓励和赞赏;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留守儿童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

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让平凡的教室洒满阳光,让留守儿童象其他孩子一样,心中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用师者的胸怀去包容一颗颗稚嫩的、寂寞的心,用师者的爱心去铸造每个留守儿童心灵的辉煌。用行动感染留守儿童、带动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用师爱激发留守儿童成人、成才。让充满爱的教育真切构建起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