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如何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有机整合 作业周期 : 2018-12-04 2019-04-3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作业成果请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进行说明。


发布者:杨天玉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有机整合

提交者:学员王伶俐    所属单位:潢川县隆古乡吴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3-16 22:31:15    浏览数( 11 ) 【举报】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推进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网络研修具有覆盖面广、效益高、共享优质资源、交互性强、形式多样的特点和优势,能够适应大规模、分类别、个性化培训需求;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的教师培训中的师资不足、经费紧张、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对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认为,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网络研修,提高专业素质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作为支持。一方面,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可以适时地选择合适的资源作为学习的材料,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但要注意筛选好对学生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内容,防止信息垃圾的不良影响,做好资源库的导航链接);另一方面,应通过开发,交流和共享的方式,建立富有特色的大容量,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用超文本、超媒体的方式组织有关内容,以非线性形式呈现知识,并适时动态地更换内容,构建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环境。现在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生,还应该备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课件。好的课件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极大的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对网络的使用优势应该有充足的认识。对一些复杂的过程或抽象的现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校本研修,拓展教学资源

  老师应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学校应建立和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主动开展专业咨询,合作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所以学校必须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系统的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使校本研修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探索并建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研修帮扶网络,开展结对帮扶的互助研修活动,以校本教研为主、以教师的“自修--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为途径,探索“读、研、思、践”四效合一研修模式,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和完善我校的网络研修平台,利用网络突破研修瓶颈,打破时空限制,提高研修的时效性、科学性。让网络研修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同时,教研员是校本研修问题的参与者、合校首作者、引领者.教研员的角色变了,开展校本研修的思路与策略也必然要随之变化。应采取哪些策略呢?

1、要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

校本研修需要浓厚的氛围。教研员要和学校校长一起,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修环境,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使教师乐于搞校本研修。

2、教研员要帮助一线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具体做法:

( 1 )融洽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在通常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往往居高临下,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教师则被动地接受指导;教研员说怎样做,教师就怎样做,教师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教研的权力。比如,某地教研员说语文课要先让学生提问,再用师生共议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的教师若用“以读代讲、边读边议”的方式来上阅读课,就不会被视为好课。由于教研员以权威者自居,久而久之,教师也就失去了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了,更谈不上什么主体地位了。

( 2 )引导教师全员参与

如果一所学校只有少数骨干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多数教师置身事外,那么这所学校教研的主体还不是教师。教研员要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就应当在研修活动中注意引导每位教师发言。起初可以事前指定不爱发言的教师做好发言准备;也可以叫每位教师写一篇评课稿、反思稿,选出优秀稿件发到教育信息网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结集成小册子;甚至可以鼓励教师轮流开专题讲座等等。

3、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校本研修的要义在于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远离了这一要义,校本研修也就毫无价值了。

4、校本研修要形式多样,重在实效

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这两种教研模式,虽然也能提高教师某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但由于它被多年运用,程式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校本研修,使之具有实效。

与此同时,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研修激励机制策略。对教师的所有教研活动进行记录,对教研组长工作进行量化,校长结合学校制度方案,从平时掌握和考核的每位教师,其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专业性强的奖项都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由此促进研修成果的付诸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教师在专业化的水平基础上更新一个新的台阶,教师教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接下来我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所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等资料;课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能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排版和粘贴,在电脑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 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如在教授《梅花魂》一课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屏幕上展示几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 同时播放歌曲《红梅赞》。这时, 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声情并茂的画面而生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继而提问“: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答案? 当时就有学生建议: 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 此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梅花魂》专题栏目网站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 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 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课前,教师首先播放一段“鲸”的录像。让学生的思维进入鲸的世界。接着提问: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吗?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当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后,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 是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 而不在于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 在采集、整理语文教学信息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适量、适度, 效果第一。同时还要做好信息的反馈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针对不同的情况, 加以指导, 给予帮助,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的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