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请大家撰写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论文,字数在1000字以上。 作业周期 : 2019-01-02 2019-04-3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大家撰写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论文,字数在1000字以上。

发布者:涂桂礼

请大家撰写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论文,字数在1000字以上。

提交者:学员梁焱    所属单位:固始县黎集镇小学、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9-01-26 16:07:12    浏览数( 0 )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老师更加快捷方便地查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逢课必用,每堂课都利用多媒体将课件深度融合于整堂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些老师盲目地借助别人的课件,一堂课五花八门的课件,对学生而言,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了,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小学数学课堂也正慢慢地步入极端,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恰当选用课件

目前,部分老师对现代网络资源没有正确的认识,一种时髦的观点认为:用传统媒体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课就一定是一堂好课。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特别是上一节公开课,各种课件不停地播放,数学课堂出现了现代媒体“一花独放”,“常规武器”退出课堂的现象,使用多媒体手段便成为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例如:本人听过一堂“面积单位”的课,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认识时,用课件展示出1 平方厘米,但没考虑到屏幕上出现的1平方厘米比实际要大得多,违背了科学性,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了干扰。课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调查,多数学生不知道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如果教师在学生理解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后,就让学生去画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剪下1 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1平方厘米的学具去量文具盒、课本表面的面积,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1 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就能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实例,这样我认为比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实效。

二、课件不能代替板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把一堂课所有内容制成了课件,整堂课都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干净而彻底地丢掉了板书,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解题、计算和演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的要求等,是课件无法替代的。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过程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随教学进程随时改动、补充和完善,并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功能。学生是个模仿大师,老师在扮演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堂数学课是用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作为教师,应充分领悟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的价值和意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以实用有效为标准,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一堂课中,从头到尾完全以课件为主,教师不停地边点击课件边讲解,就像放动画片一样,学生成了观众,老师成了放影员和讲解员,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其实,这与以前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没有两样,只是采用了更先进的教学媒体,由原来的“黑板+粉笔”变为“白板+电脑”而已。整堂课看似活跃,其实强制剥夺了学生思考和辨析的权利。完全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忽略了新课改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占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看似高效的课堂教学,始终达不到预期目的,导致了课堂效果与教学结果大相径庭。

三、“借鉴”网络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老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部分老师使用课件,并没有根据山区孩子的认知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添加或删改,只是照搬,不仅没有发挥课件的实用价值,整堂课除了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更累。如:在听一位数学老师讲的“解方程”一课时,同样借鉴了别人的课件,采用复习到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课件的复习题,对于外地学生可能只用四五分钟就完成了,但该班学生却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才勉强完成,导致老师很僵硬的进入了新课。主要原因是借用网上现成课件,这些内容相对我们山区的孩子来讲,是有一定的难度。当出现第一道复习题时,教室里一片哑然,老师费了不少口舌,不停地引导才有几个孩子勉强答出来。整堂课程忽略了新课改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占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完全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所以,教师要合理借鉴网络资源,在借鉴别人课件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取其精华。

四、做到课件与教案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便利的信息教学资源,会为老师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具、学具等,减轻老师不少工作量。而有些老师的教案是一个版本,课件又是另一个版本,课件与教案脱节。主要表现在:有些老师教案没跟上,在上新课之前,几分钟就搞定一份课件;有些老师抄袭别人教案,根本没有认真备课、准备课件,随意下载相应的教学内容课件,上课就播放;也有老师备课时准备了与内容相符合的课件,却没有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课件与教案应该一致,教师要形象生动地展示抽象图形的演变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进程:1.探讨体积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启发学生提出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利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改变。2.探讨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利用电脑依次显示:(1)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2)把这样的4个正方体摆成一排;(3)把这样的正方体3排摆成一层;(4)同样的共摆2层(最后得到一个体积为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3.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以4人为一组,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用实物投影显示学生的拼法,并对照本组实验报告单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总个数的关系,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4.归纳体积公式。5.验证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案与课件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不能脱节。

五、及时反馈课件使用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成电子版练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合理运用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之做到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学”两个中心,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只有让先进的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手段互补,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也只有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课堂才能换发勃勃生机,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构建充满活力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