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业周期 : 2018-12-262019-05-31

作业要求 :

  要求:1.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例谈。

      2.必须是自己亲自写的,不得抄袭,否则退回。

      3.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 :邹顶长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提交者:学员邹振东    所属单位:光山县慧泉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06 19:40:59    浏览数( 0 ) 【举报】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不仅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教师,更有必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应用步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但是由于教材编写很难将最鲜活、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比赛场次》一课,我们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奥运赛事出发,并结合我学区近年“六一”运动会比赛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为祖国争光的爱国思想教育。正是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 
  另外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也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使教材“活”起来。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全面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益。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无论教育改革步伐有多快,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取决于教师。但是数学课程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逻辑性非常强的,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教师摆布的工具。相反,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视频、音频、动画结合起来,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鲜艳的色彩、夸张的画面、生动的音响有着本能的热爱,运用引人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六年级同学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猜一猜。这时,画面上出现了本班4位同学:李强、王龙、赵子怡、张华,他们分别乘坐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随着发令枪一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虽然他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接着我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大家纷纷发表见解:“赵子怡能得第一!”“为什么?”因为他骑的车的车轮是圆的。“其他三位为什么不得第一?”“因为他们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正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也相应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发生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当今,我校又一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借鉴“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就更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将数学问题产生于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研究、探索、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即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更能创造机会来发展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就像一根线把学生们紧紧地拴在上面主动地探索知识,不但使教师、学生、媒体的结合更加完美,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性、逻辑性、创新性,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掌握知识,于是揭示思维过程,有目的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点。但是传统的教学对一些动态教学问题,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甚至肢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达不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对年月日的来历靠老师语言表达学生听得还是很萌动,相反利用信息技术,将静的太阳变成动的太阳,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学生不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应的学生不仅学得轻松,也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因材施教,凸显个性 
  数学课程改革,是将数学思维、知识、方法三者有机结合,培养成为有数学素养的人。要是还一味地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因材施教,这就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界面友好,而且信息反馈及时,通过人机对话,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力地促进了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有机地交互,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题,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给予个别化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五、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强图形教学动态直观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图形问题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加之农村学校设备不齐全的影响,往往是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图形是静态、呆板的,将丰富的图形世界简化为死板的几条线段,学生不能亲手经历测量、实验、操作,更谈不上空间图形的理解,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图形问题更应该有机地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很快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将圆形平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并展开图像的动态变化,很容易得出结论:圆形朝两边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其实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高是圆的半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容易理解,便于得出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学生在相互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反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十分重要。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更应该注意到既不能用的太滥,也不能唯课件是从,更不能“附丽趋美”,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从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结合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精心的设计,适时的穿插,用它的“神来之笔”去点“画龙之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09 09:53:0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