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作业周期 : 2018-12-19 2019-04-30

所属计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课堂提问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请结合你自身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政治课堂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提问,建议你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1,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指向性是否明确; 2,提问的时机是否恰当,难度是否得当3,所提问题是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布者:方玉英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交者:学员董存志    所属单位:光山县慧泉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11 13:34:06    浏览数( 0 ) 【举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提问就好比是一节课的“有生命的支架”,支架的生命力在于融入了教学目标,而正是由于支架的支撑,一节课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学对话的重要手段,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课作为专门的德育课程,在它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课堂提问。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思想性和人文性需要通过教师课堂提问巧妙地引导得以实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遵循一些原则,有利于策略的运用,达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而乱提问。(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新课改思想品德课首要的目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白基本观点,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信念,自觉地行动。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政治理想和现实批判相统一的价值观,既要让学生懂得民主法制社会的精神实质,又要有建设者的眼光去批判现实,这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2)能力目标。这一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社会的能力和实践社会的能力。掌握知识是学习的起点,而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重点。“学而不思则罔”。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更要要培养认识、“解决”社会现象的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思维的花朵,结出地球上最美丽的果实。(3)知识目标,这一目标可分为了解、明确、理解等不同的能级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构建政治课堂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根基。对于基本知识的讲解,新课改要求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过程和对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相结合。


2、主体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说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知识与心理情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拥有发言权,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提问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层次性原则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问题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梯度原则,也就是具有层次性。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所提的问题富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不能太琐碎。教师可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问应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出发,使问题难易适当、有层次感。教师要努力使所提出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锻炼思维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此外,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还要注意在提问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多层次的问题,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使不同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4、创新性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育原则是任何教育活动最根本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理论联系原则都是贯彻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具体体现,而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虽然是政治课教学所特有的,但仍应建立在启发性教育原则之上。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更加具备创新性和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提问过程中提升能力,从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中获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迪心智,健康成长。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意利用一些记忆性的问题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创设出带有创新特点的问题。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果,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才能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误区,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有潜力的人才。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1、问题设置要有清晰性和启发性


如果教师想让自身的提问变得有效,他们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学生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学生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花哨的问题。那些可以用对错、是非三等简单回答的一类“紧随反应问题”会让学生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即使学生在回答“紧随反应问题” 时会主动地去探寻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仍然只是在“选择”一个答案而不是在“组织”一个答案。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邃、精确的反应,教师可以重组一下这些紧随反应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此外,教师要避免将答案包含在所提问题之中,或自己直接回答问题。


2.科学调控提问的频率和密度与广度和深度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不是由问题提出的多少来掌控的,而是由提问是否合理、有效所决定的。这样,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注意提出问题的频率和密度,充分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提问过频过密,学生只能忙于应对,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感,阻碍学生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提问频率太小,会使思想品德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足够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课堂教学和提问效率的提升。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密度,使提问能够发挥到最佳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切忌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在停顿的时间内,教师应该用期待和鼓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更好地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增强学生回答的效果。问题设置要有深度,不是说将问题设置难一点,而是将问题设置为有思考空间、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广博,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政治、法律、人文、历史、文学、道德、风俗等方一面内容。所以设计问题时要将眼界放宽一点。


3、智慧地选择提问的对象和把握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智慧地选择恰当的学生回答问题,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选择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抓住“问”的时机。有时可以对关键语句进行质疑;有时可以对标题进行质疑;有时可以在矛盾处进行质疑;也可以于不疑处质疑……总之,教师要用心灵的“火眼金睛”,抓住问的时机进行思维的开发训练。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过程来说,课前,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问、疏问或追问。


4.合理利用提问的有效模式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不能仅仅局限书本知识本身,因为这样的直接提问太过僵硬,如果在教学中被反复使用,学生肯定会失去思考的动力,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的结合点,创设生动、自然的问题情境,用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大问题。而良好的提问能够促进问题意识的生成,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问自学的转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课堂自问形式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在自问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学习。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