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如何在英语课堂进行有效提问? 作业周期 : 2018-12-152019-05-31

作业要求 :

课堂提问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请结合你自身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提问,建议你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1.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指向性是否明确

2.提问的时机是否恰当,难度是否得当

   3.所提问题是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布者 :刘兴剑

如何在英语课堂进行有效提问?

提交者:学员祁丹捷    所属单位:固始县往流镇小学、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8-12-17 09:41:17    浏览数( 4 ) 【举报】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标。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如进行语篇教学前的导入问题、促进语篇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进行语篇背诵的关键性问题等。好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不是随机或随意提出的,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2、层次性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对于语篇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很分明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理解内容。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3、趣味性原则

好奇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乏味。要提高积极性,使学生活跃起来,教学提问就要注意趣味性。教师要从语篇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力求提问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见。

    二、有效提问的运用

    1、预测与追问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

在语篇教学中,预测能够鼓励学生根据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标题或图片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追问即“二度提问”,能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听力与提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呈现A部分的情景作为听力材料,同时,出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做到边听边思考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上,而不使思维停顿在某一个音或词上,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搜索,猜测意义,预设内容的发展。如在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部分语篇的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整体听课文的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Who is the visitor? Where is he now?  What is he doing there?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整体。在此基础上,紧接着,我又出示以下问题: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Where are they from? 织学生再听来思考问题,同时,确保学生对文章语音、语调、节奏的逼真模仿以及语句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听力与提问相结合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听力习惯及良好的英语语感,而且促使学生整体把握了语篇的含义。

    3、阅读与提问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

曾有位外国教授评价中国的留学生:中国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很令人佩服,但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敢提问,或者会提问。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牛津教材A部分的对话(语篇),是提供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语言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做到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从而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如:在教学5B Unit 3 Hobbies 时,我问学生“Suppose you are Ben’s classmate,Which questions would you ask Ben? 让学生自由发问,让学生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时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不断地、科学地、艺术地对待“提问”。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1-01 18:54:0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