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十里中心学校教师工作坊研修成果2 作业周期 : 2019-02-24 2019-04-3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项目

校本研修成果

作为教师而言,教学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如:有的时候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如果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祝词,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

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掌握好提问技巧,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课堂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0*5”老师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20是个两位数”、“20是个大于19的数”、“20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在这个除法算式里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三、课堂提问的悬念性。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效果也会最好。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请学生任意说数,然后我马上就做出判断,再请学生用竖式验证。学生就感到了惊奇:为什么老师能做到呢?此时,我说:“为什么我能这么快判断呢”?这里有个小窍门,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样能做到!这样有目的地的创设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来了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泛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的,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比如在复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五、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一位老师上的“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了!”一语出口,尤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提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有价值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积极地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如在除法教学中,“12*7”,商到千分位时出现4,要求保留两位小数。这时,提问“要求商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4怎样处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发布者:胡正常

十里中心学校教师工作坊研修成果2

提交者:学员王刚    所属单位:十里镇吴明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3-17 11:14:13    浏览数( 0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王刚/光山县/十里镇吴明学校

谈处理教材的四种方式

 

河南师范大学附中周枫琳老师线下为我们做了讲座之后。我又学习《阅读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周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起点是分析学情、量体裁衣,终点则为学习目标。在从起点到终的过程中,积累与能力素养的培养极其重要。

 

确实是这样,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能根据教材的篇章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能根据教材的文体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能根据教材的内容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能根据教材在全册、全单元中的地位,确定对教材的处理。概括为四种处理教材的方式:长文短教、浅文趣教、难文浅教、美文美教。

一、长文短教

所谓长文短教,即对较长的文本,在处理教材时,要凸现重点,把握本质,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内容丰富的课文。所谓“短教”,就是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凸现重点,把握本质,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长文”常有一些这样的“聚焦点”:它蕴含了主题,提挈着全篇;既是矛盾的 “交汇点”, 又是人物的“亮相台”;既是情节的关系处,又是感情的喷发口。概而言之,是全篇文章的纽结和契机。设计教学时若能抓住这样的“聚焦点”深入挖掘,以点带面展开整体性的阅读分析,就可收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发展思维的良好效果。

阅读教学中,要想有所“取”,必须有所“舍”;也只有大胆的“舍”,才可能有精当的“取”。长文短教中“取舍”的标准有二:一是文章的核心,二是教学的重点。“长文短教”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就是教师要学会“理线——抓点——定面”。

1、“理线”,就是要纲举目张,理清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思路这两条“线”。

比如在教学《台阶》一文时,老师必须要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理清本文的线索:想造台阶——建造台阶——造好台阶。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评议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本文讲了一个()的故事?

2、“抓点”,就是要选择“精准的切入点”和“精巧的突破点”。

比如在教学《台阶》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为什么身份地位低微,经济条件低下的父亲要建造一个台阶高的房屋?

3、“定面”则是教学时能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所确定的教学范围。教学中从文本中选择出突显主旨的情节,深化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可形成研读一处,带动全篇的格局。

如在教学《台阶》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细读1023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现表现父亲建造台阶过程中的艰辛或执著的语句,并体会出父亲的心理变化。

在选择文本进行细读时,必须要着眼于能力的训练,着眼于方法的培养,着眼于知识的积累。

二、浅文趣教

“浅文”,一是文字浅显,没有内蕴丰厚的言词,人物形象也不十分鲜活,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语句上的障碍;二是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课文里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学生读一遍也就能全部了解,没有什么可深度挖掘的。教师在处理浅文时,可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教师别出心裁,将浅显的教材内容“变”得有趣,并在这种有趣中进行语言教学、思维训练与情感熏陶。这种“内在”的趣既能表现教师巧读课文的水平,又能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二是教师开动脑筋、变换手法,将教学的过程撩拨得有趣,这种“外在”的趣能够很好地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所谓“趣”教,并不是无聊的搞笑,并不是将教材庸俗化,而是厘清主旨,巧妙剪裁,机智应对,教出趣味来。如在教学《黔之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原谅中添加心理活动的词语,以体会动物的心理变化。如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品、中心等角度重新给本文拟定标题

三、难文浅教

所谓难文,有时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时是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时是内容艰深的短课文;有时是看似优美而连教师都似雾里看花的散文;有时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小说。总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的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理解的课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难文”。如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可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施教。1、读懂一个句子。教师紧扣题目,让学生理解这一题目的真正意思。2、品读一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划出含有“中国人”三个字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中国人”在不同句子的不同含义。让学生分析这六个句子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3、感悟一种精神。让学生仔细分析前三段及最后一段,让学生充分感悟作者在此文中传达出的一种精神。

四、美文美教

美文,体现出文化的厚积,语言的智慧。对这类文章,一定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1、变句子,美读诗文。让学生找出词中都是几字句。通过分析,可心得知,本词以四字句为主。然后引导学生把所有非四字句的词改成四字句的词,然后让学生进行辨析朗读,体会本词在节奏和韵律上的高妙之处。2、对对子,美析诗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词,从字词之美、修辞之美、构图之美、色彩之美、虚实之美、动静之美、章法之美、情志之美等角度拟写对联。如“千里冰封,封出山河宁静肃穆。万里雪飘,飘出飞雪秀美柔情。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