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作业周期 : 2019-01-23 2019-03-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我们不能够对成绩第一名的同学和最后一名的同学提出同样的教学要求,这样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丧失积极性,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达到要求,丧失信心!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你在教学中是怎么“因材施教”的?或者说你有什么经验,结合你的实际教学工作,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发布者:杨业武

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提交者:学员尹章梅    所属单位:伏山南寨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3-11 14:04:56    浏览数( 0 ) 【举报】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一点思考


李集二小  尹章梅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教育原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1、尊重差异,发挥特长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低分则劣。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今天,我们是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将基本的统一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的要求相结合、相统一。

  2、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却越来越感受到学好语文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诸多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越来越坚信:因材施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惟一出路!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分层教学。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正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和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果子”。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偏难或偏易,都会导致有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简单的问题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很容易完成,剩余时间一定很多;而复杂较难的问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知所措,很可能索性选择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作业时,按照学生的水平,分设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比如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同样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根据正常教学进度,按照大纲要求,布置写作;对基础较差、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同时,降低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如春季开学时,我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过年随想”,让学生写出对过年的消费、心态等的看法;而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的题目是:“寒假中最开心的一件事”。从上交的作文看,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出一篇较好的作文,我对其中写“寒假中最开心的一件事”较好的作文还特别提出表扬。学生写作的兴趣被逐步调动起来了,文章越写越好,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

  3、注重发展,形成机制

  在语文活动教学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以下几种做法,来解决现行班级授课制下各类“统一”与实施因材施教重在“不同”之间的矛盾。

  第一,同一时间,划分不同活动空间。在同一时间,划分不同的活动空间是在现行班级授课制下兼顾语文应试训练和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比较可行的形式。例如,在高一至高二阶段,每学期抽出一定课时开设阅读课,而到高三阶段,在同一课时中,根据不同学习水平,将一部分学生留在教室有针对性进行基础补缺、补差训练,另一部分学生则安排在阅览室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有益的发展。

  第二,同一空间,分配不同活动任务。在课堂活动教学时,我经常围绕大的教学目标,划分不同的任务,分组“承包”或让学生“自选”来完成。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全体同学都参与批注,但是后来在课堂上采用“实话实说”形式进行讨论时,则对学生进行分工。有的组织小组讨论,有的负责收集本组的批注,有的代表本组参加“实话实说”节目,有的充当评委,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体活动而各自发展、各展其才的目的。

  第三,同一任务,不同指导方式。在语文活动教学中,学生接受同一学习任务毕竟还是占多数的。而对同一任务,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指导方式,也是对因材施教的有效落实。例如,在进行旧体诗词写作训练时,我尝试分别面向全体、面向部分、面向个体这三个不同范围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面向全体时,我举办了旧体诗格律常识专题讲座;面向部分对旧体诗写作较有兴趣的同学时,我举行了作品交流会并作修改示范;面向个体则采用了当面批改的方式。

  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以往只有单一的纯客观评分标准,在水平性测试中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对能力形成性评价来说,又有简单化的不足,没有发挥评价手段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我设计并实行了“平时成绩积分法”,将作业、写字、作文、练笔、课堂回答问题、课外发表习作等都赋予一定的量化分值,鼓励学生各展所长去得分;同时,在评分时,有意根据不同的学业水平,采取对中下等从宽,对中上等从严的评分办法。


附件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一点思考.docx 下载 预览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