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发布者:孙文彬     发布时间:2018-12-26 浏览数( 0) 【举报】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那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呢?下面我想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根据“学情”确定每课的识字教学起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校的。在其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生成新的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当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根据此理论,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是“学情分析”,以此来确定每课的识字教学目标和识字教学起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每课的“教学建议”都列举了课中的易错字,这有助于年青教师更便捷更系统地把握一课的识字重难点。

而最实际的识字教学,教师不但要把握“普遍情况”,还要掌握“最新情况”。也就是说,对当下的这一群学生的识字情况,通过提问,最有效地统计出哪些字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见都没见过,毫无印象的。如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人教版二下)的生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哪些字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早就认识的?

生:“数”,数学书上就有。

生:“玉”,在商场的珠宝柜台见过“美玉”这两个字。

生:“组”,我们班里分小组学习,然后老师分组加分,在讲台贴的“加分表”就有这个“组”字。

师:哦,看来这位同学很细心呀!总是留意着老师呢!

……

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多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中。在这个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生字。如,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每课识字教学前根据“学情分析”来确定教学起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认字识字的兴趣。

二、利用“共情”,巧设情境导入识字教学

共情原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师设身处地地体验当事人的处境,进入当事人的精神思想境界,将心比心地体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然后对当事人的情思作出恰当疏导的心理技术。随着心理咨询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开展,“共情”也被尝试运用于学科教学领域。

我认为,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把“共情”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如教师可以把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在家经常会被父母或长辈称作“宝宝”,课堂上老师也这样称呼生字,这无疑能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更有亲切感。而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教师可以依据一下两方面灵活地设置教学情境:

1.课题。

如《春天》(人教版二下):春姑娘带来了9个生字宝宝;

再如《小鹿的玫瑰花》(人教版二下):小鹿栽的玫瑰花里藏了12个生字宝宝;

2.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 《笋芽儿》(人教版二下):你们看,笋芽儿唤醒了9个生字宝宝。

运用“共情”导入识字教学,巧设情境,能使学生更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三、随文识字,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汇在一起

识字教学,很多一线教师是脱离语境,去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字形或字义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暂时或者被动记忆,缺乏主动的运用。以往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用这中识字方法。可是,到了期末的复习阶段,我发现,很多学生把笔画多的字或不常用的字遗忘掉,那时别说写了,有些字他们连读都不记得怎么读。

把课文的要认要写的字生成了生字专题的形式,这样的识字教学看似很科学。殊不知,字词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使老师多方面加以讲解、强调,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义。就算掌握了音形义,学生也未必能学以致用。

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拿着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这就需要更好地把握好课堂的40分钟。怎么把握?我们必须弄清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文识字”这一教法,是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融汇起来。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实,也就是把课文当作识字的载体。“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那“随文识字”具体如何进行呢?有以下几个步骤:

1.随文正音。就是把生字放回课文具体的语句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或者拼音提示,去认识、记忆字音。

2.随文记字形。教师需要深入备课,把重点字在每个文段中抽取出来,特别要重视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等表意文字的图像性特点,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识记生字。著名文字学安子介先生说过:“任何汉字不管形状简单或复杂,都是一副图画。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拐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

如全国第八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的张文花老师在《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勺”字时,出示了“勺”字的象形字、小篆体等字形变化,最后出示“勺”字的汉字写法,这样在课堂上渗透了汉字的字理文化,依据儿童的思维特点,适度追寻汉字的演变过程,让更多的汉字被学生顺利地调遣、使用。

3. 随文释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我记得张文花老师在《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中,教学“距离”这个词时,是这样教的:

......

师:这里有个词。(距离)

师:请距离我近的小朋友读这个词,

生:距离。

师:再请距离我远的小朋友读。

生:距离。

师:距离我近的小朋友和距离我远的小朋友都读对了。全班一起读

......

这样直观地,巧妙地随文释义,不着痕迹地让学生掌握了“距离”这词的含义以及具体用法。

4.书写。一方面是为了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把汉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美观,这是对“生字表(二)”中生字的要求。

5.随文扩展用法。这一步要分情况。课文要求会认的字,不要做过细的用法分析;而课文要求会写的字,除了会读会认会写,最后还要口头进行遣词造句练习。

以上五个步骤,关键在于教师要分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自我发现的要比教师教好得多。

四、组块归纳、掌握,提高识字效率

每课的生字,看似混乱,毫无关系,但如果教师能根据一定规则,将零散的单个生字整合成组块生字,可以提高记忆生字的效率。那有什么规则呢?我归纳了一下几条:

1.按字音归纳。学生识记生字字音时,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平舌音和翘舌音、n和l、变音字词。那学生在每篇课文的生字中,把平舌音和翘舌音、n和l、变音字词的生字拎出来,形成组块,这样对比起来学习,使得记忆更快更牢固。

2.按字形归纳。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哪些是部首相同的”“哪些是结构相同的”“哪些是具有相同部件的”“哪些是具有相似部件的”等等。

3.按字义归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表示动作、表情的生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四肢五官”演示。这是识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摇、推、摆、挂、找”这一类带有“扌”的字时,引导学生用四肢进行合适的动作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如在学习“笑、哭、兴奋、苦恼”这一类表示情绪的字词时,引导学生用五官进行合适的脸部表情演示。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总之,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教师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特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