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工作坊简报 > 正文

经验分享

  发布者:胡焕莲    发布时间:2019-03-17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反思


会了,该什么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探究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3页的内容,为把握学生起点,我们选取1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发现,10名学生中,除去一名学生书写不太规范,其余学生的计算格式与结构正确。在第一次试教中,学生完全没有兴趣来配合教师“探究”竖式。

会了,该学什么呢?

会了,究竟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会的?乘法竖式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数学的追问,让我更懂竖式。

学生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甚至多位数乘多位数,就掌握书写格式和演算程序而言,也就一两分钟的事。虽快虽易,但不明究竟。试想一下,为什么各种理解下呈现出的竖式最后都是一个样子?为什么乘法竖式成了大多数笔算的绝对主力?其实,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论怎么思考,目的都是努力转化为乘法口算。先分解为两道、三道或四道简单乘法再累加的想法,是最有普遍性、最自然而然的思考,这样的思考用竖式来呈现是最佳选择!

想清了这个理,竖式就太有意思了。

基于儿童的真实,解读各种思考方式所呈现出的竖式,寻找其共同点,就会明白竖式为什么要这么写;基于数学的简洁与准确,就能统一竖式的书写;通过对竖式的深度解读,就能感悟“乘法口诀”是把加法变为乘法算得又对又快,乘法竖式是把乘法变成加法算得又对又快。

到此,对竖式真的理解了吗?计算,死板与简单只是它的表象;当带着思考进行计算时,数据的特点才是决定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的主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而言,谁写在上面,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以后面临的多位数乘多位数呢?

儿童的学习过程,是数学史的快进。枯燥的计算学习背后,其实有着火热的思维。

在探究14×12的算法时,孩子们除了用点子图研究之外,还有四种算法:

方法一:把14拆成10和4,4×12=48     10×12=120      120+48=168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2×14=28     10×14=140      140+28=168

方法三:把12拆成11和1,11×14=154     154+14=168

方法四:1412都拆了,分别乘也是168

研究竖式写法时出现了四种写法:














 


 

 

 

 


看完这些竖式,同桌相互交流,探究竖式的标准写法。

乘法竖式计算中还有很多小窍门,比如,我们会把较小的数或者较少的数放在竖式的下面,在乘法竖式计算中会发现乘11的巧算,甩0对位,等等。像12×413这样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怎样写?学生反思今天学习的乘法竖式计算的道理,再从大头脑中回忆出乘法竖式的模样,自然有了选择。教师顺势告诉学生,乘法竖式计算中还有很多小窍门,激励学生学活,学巧。那么,这样的课堂会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呢?我想,应该是学生以后遇到乘法计算的时候至少会想一想,我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简便易行吗?怎么做会更好呢?最终做到熟能生巧!

 


附件

工作坊简报

最新工作坊简报

热评工作坊简报

热门工作坊简报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