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发布者:魏建东    所属单位:固始县往流镇小学、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9-04-14    浏览数( -) 【举报】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接下来就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感悟文本,提高人文素养


    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教学时,应先进行全文的范读,以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重点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用重锤敲打,使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不仅要在深入挖掘教材的总体,而且要把握教材的局部乃至细部,对词句包含的深意能真正有所领悟。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课题组教师牢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把学生内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语言丰妙起来,让课堂韵味十足。


    三、注重言传身教,注重潜移默化


    老师的言行举止、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日常的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让教育充满绿色,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多给学生“微笑”,少一些“冷眼”,多给学生“温暖”,少一些“冷酷”。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老师的人文关怀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风雨征途中的竹杖藜。在教学中,师生要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发挥教人以生命智慧,给人以健康心灵的教化作用,引导并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鼓励课外阅读、体验生活,召唤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生在课堂,拓展、延伸、充实在课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受到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布置人文性的作业,引导组织学生去阅读、感受中外优秀作品,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写读后感,组织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搜集有关的作者资料、相关的作品。引导他们进行民间考察,去发现搜集民间的优秀艺术作品,去发现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学生的作业体现出无限的情味,无穷的趣味,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感受到完成作业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每学期举行古诗诵读赛,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天花十分钟阅读一篇文章,并作好摘录。开展故事周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储藏下几个有趣的、有意义的小故事。每周小练笔,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去发现、去挖掘、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去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同时引导、带动更多的学生走上这条路,为长大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打好基穿作好准备。活动中,学生发现自我、珍惜自我,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找到自尊和自信,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五. 倡导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中倡导一种人文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从学习的三个维度入手。首先,要在学习时间上体现人文性。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感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而不能仅仅是走过场,使学生的小组学习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合理把握师生之间的时间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合作,多探究。课堂上我提倡让孩子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们班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出现争论不休的场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甚至相持不下,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不是说理越辩越明吗?所以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大胆发言的习惯,很多老师都愿意到我们班上公开课。其次,要在学习空间上体现人文性,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空间,拓宽课堂空间视野,构建开放的、鲜活的、充满人文气息的、富于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程空间。上课时,我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上有趣的汉子时,我看到学生对汉字很感兴趣,就让学生自己结合小组进行研究。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收获记录了下来。有的学生编写了一本本小册子,内容丰富多彩有“有趣的汉字”,有“一字值千金”,有“汉字的起源”还有的是有关于错别字的形成原因,如何减少错别字等。还有的学生编写了手抄报。其实语文学习的空间非常广阔,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社会,利用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语文学习的进程允许学生有所改变,也就是在学习程序上倡导人文性。教师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序,变被动的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个理念。

   总而言之,在语文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师生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才能有效的提升人文素养。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