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培养学生主体性

  发布者:陈冰清    所属单位:光山县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9-03-06    浏览数( -) 【举报】

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已经明显满足新的考试标准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自主学习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所推行和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的研究者因为其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而理解各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动机、方法、时间、结果、环境、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独立性。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3、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4、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的情况看,绝对自主或绝对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介于这两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在有些方面可能是自主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如何引导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让学生“能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学生只有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作为学习的主体出现,才能真正进行有效学习。而学生能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依赖于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只有在具有安全感、温暖感、被尊重的学习气氛中,才会愿意承认和公开自己的无知,才会自愿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1、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万能的,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老师,老师们也常被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得喘不过气,努力维持这种形象。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神秘感,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为难情绪。古人云: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果我们能轻松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能够和学生一起解决难题,那么我们实际上就赢得了更多学生的尊敬。并且开拓了双方的思路和视野,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我也能掌握知识,这必然对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教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办法。

2、建立一个和谐友爱的集体,创造一个轻松、温暖、彼此接纳的学习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提出问题的不同见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挖掘他们的创造性。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学得快,学得乐。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对学生哪怕是些少的进步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对学生的不足也应及时指正,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想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逐年下降,一方面与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降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他们的能力观和努力观的变化有关。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更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与他人比较的结果。当他们发现,尽管自己付出了与别人一样多的努力,并且能力上与别人相近,但是在某些学科上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同的评价,这标志着自己在某些学科上学习能力不足。当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与别人一样好的成绩时,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努力标志着低能力。当小学生把努力学习所取得的成功,消极地解释成意味着低能力时,为了保护自我价值,他们宁愿在某些成就情境中放弃学习努力,以避免自己的糟糕表现可能被归于低能力。如果小学生误认为自己的进一步努力是无效的,他们就会放弃学习的努力尝试。因此,从学习动机角度考虑,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成功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才有信心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长处,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对某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降低成功的评价标准,在其取得了相对较小的成功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应给予及时的反馈,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给予建设性的解释和意见,使他们明白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做更好等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或者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使学生看到从事复杂学习任务过程中自己的每一步进展,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认识到自己有可以挖掘的潜力,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归因信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韦纳指出,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 (1)内在的原因(能力、努力);外在的原因(任务难度、运气)(2)稳定的原因(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原因(努力、运气)(3)可控的原因(努力),不可控的原因(能力、运气、任务难度)。从以上几个维度理解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有几方面表现:一是把成功归结为内因(能力、努力)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提高进一步取得成功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归结为外因(任务、运气)则会使人产生惊奇与感激之情。二是把失败归结为内因(能力、努力)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后续行为的积极性;而归结为外因(任务、运气)则会使人产生气愤和敌意,也不容易提高自信心。三是把成功归结为稳定因素(能力、任务)会提高后续行为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归结为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后续行为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四是把失败归结为稳定因素(能力、努力)会降低后续行为的积极性;而归结为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则可能提高后续行为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样就容易激发自主学习;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习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运气),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作正确的归因,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归因信念,是提高学生后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好办法。当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充分努力,就会学好每一门功课时,他们会充满信心,加倍努力,踏上求学之路,走向自主学习。

(三)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让学生“会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的一面,有时候是在没有他人指导或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得到顺利进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尚未掌握学习策略,很需要得到教师给予他们学习策略方面的有效引导。

小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在感知阶段,教师可利用故事、图象、操作或借助于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感知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感知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又可亲身实践获得感性体验,逐渐向主动感知发展。在理解阶段,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确立不同的理解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表现的机会。即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说的过程交给学生,把想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评的权力交还学生。低年级学生多引导他们眼看、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完成理解学习过程。中、高年级则可多采用小组形式,通过讨论、交流、争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解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自主理解水平。在巩固学习阶段,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根据新知识类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有识记、理解、模仿类题目,还应有略加变化的发展性题目和开放性题目,体现其技能性特点。各种练习方法交叉应用,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巩固学习要及时,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练的方式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而且不宜过于复杂。在运用阶段要体现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由单向运用向综合运用发展,由被动运用向主动运用转变,这一阶段,教师可利用教材和各种课程资源,根据不同学生对象,确立不同应用目标,重点突出学生的独立性,知识的综合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内化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巩固学习要及时,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练的方式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而且不宜过于复杂。

教师除了自己示范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策略外,还可以利用学生中的自主学习榜样,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让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把学习策略展示给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形成互助共同体,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坚持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来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显得十分重要。

1、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就是学生能够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确立是学生的真正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设置一个个既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又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一次次地完成任务,得到一次次成功的体验时,其学习信心将会增强,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法解决。

2、教会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当主要学习任务受到干扰或当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时,告诉学生可以采取: (1)在学习过程中展望学习成功带来的积极结果,如他人的赞许、暂时的休息等。(2)使用自我提示言语。如:脑子不能开小差,否则今天看不完这些内容了等。(3)采用放声阅读的方式,可以占用更多的心理资源而专心学习。(4)转移法。例如,在复习备考时,由于担心考不好会使人感到焦虑,这时可以想一些有趣的事来减轻焦虑情绪。

3、教会学生自我强化技术,即达到了学习目标给予自己奖赏的方法。具体步骤:事先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和奖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部分任务给予自己记分,提前完成任务加分,完不成任务扣分;达到预定的得分后奖励自己,否则不奖励自己,直到完成任务。如果能坚持下来,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将逐渐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培养。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一种主导课堂的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充分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尤其是迁移能力。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