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0-262019-03-31

作业要求 :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要体现教学难点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贺延梅    所属单位: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1-13 15:47:27    浏览数( 4 ) 【举报】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逸事和兰亭序在书法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同时打通文学与绘画书法音乐的联系充分展示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中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挖掘学生珍视经典美文的潜在情感为培养阅读经典的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轶事和兰亭序在书法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同时打通文学与绘画书法音乐的联系充分展示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中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那幅书法作品吗板书兰亭集序王羲之今天我就带来了此幅作品的摹本

实际上,《兰亭序的真本已经由唐太宗带入昭陵唐太宗在世时唐代就有过好几种摹本和临本摹本是完全遵照原作的摹写而临本实际上已经掺入了书写者的自我风格特征的临写),流传到今天像初唐的几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都进行过兰亭集序的临写而专门在皇宫里面做摹本的是冯承素现在我们通行的就是冯承素的摹本都一致认为此摹本是非常接近原作的那么关于临本后代也有赵孟頫董其昌等比较著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文风清闲字字珠玑”,被称为历代序跋样板中的妙品一起走近这幅书法艺术登峰造极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以及文化上有深远影响的千古杰作

相关知识简介

1、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祖籍山东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中国东晋书法家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他的书法作品后人通常用:“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来概括

2、《兰亭序书法史上的杰出地位:《天下第一行书研究片言只语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作比后来我们概括出此作总体风格特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检查预习

根据我们对本文的预习我来考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疏通文意

1、夫人相与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句首发语词实际是人相与人与人相交往)。

2、禊事也 (动词举行

进行修禊活动一种驱邪的活动到河边搞祭祀沐浴目的是为了驱除不祥祈福)。

3、其致 (一致

他们的情致是一样的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人与人相交往转瞬间就度过一生

今义低头或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5、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译文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呀

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聚会

7、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8、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

译文也将对这篇文章有所感受吧

分析文本

)、抽一学生朗读

1、思考本文中能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分别是哪些

教师明确板书

2、那么作者的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分别是什么呢

落实问题一兰亭聚会俯仰之间,“在何处

教师提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四美具二难并”,“四美具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并指主客难得在一起指人才聚集

那么我们在这里套用这句话分别指出之由

教师明确

(1)、良辰暮春之初

暮春是三月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具体落实在句子上表现这一天的天气状况的句子板书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这体现什么之美板书气候宜人

(2)、美景

兰亭地处会稽山阴”,即当时的会稽郡山阴县距离城西二十余里有个名兰渚的胜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教师板书

A、“指的是”,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翠竹

B、(译文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省略句

主体是山水这里体现的是环境之美

(3)、赏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如何表达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A、译文:(我们抬头纵观天地的广大无边低头俯察万物的兴盛繁茂当然照定语后置的正常语序应该译成:(我们抬头纵观广大无边的天地低头俯察兴盛繁茂的万物

B、所以古义用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所以怀 (动作使动使……放纵使……奔驰

用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

D、足以视听之娱 (副词作动词尽享

尽情地享受观赏和倾听的乐趣

E、译文用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观赏和倾听的乐趣。(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锝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F、信可乐也实在是快乐啊

板书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这实际上体现了生活的美好板书生活美好

(4)、乐事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我们来看这句话

A、引以为流觞曲水

译文汲引清流急湍),作为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省略句

B、其次古义曲水的旁边的地方大家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译文虽然没有热闹的管弦音乐。(定语后置

D、一咏 (名作动喝酒

一边喝酒一边赋诗

F、也足够尽情地抒发内心的情思了

板书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众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尽情尽意欢声笑语久久不绝以致感到人为的管弦之声亦属多余了这体现了相聚诗酒之乐板书相聚诗酒

(5) 那么还有二难并”,我们不知道这些名士谁是主人但大家相聚在一起那真是开心得不得了板书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A、毕至 (形作名贤士众多的贤士都聚在这里

B、少长贤集 (形作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年轻的年长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在这些人中除王羲之外还有像谢安孙绰支遁等人这些人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像王羲之谢安不用说孙绰许洵是著名的玄学家支遁是和尚这些人聚在一起他们忘记了年龄尽情享受着乐景美事

这是名士相聚之乐。(板书

总体板书

气候宜人(良辰):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环境优美(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生活美好(赏心):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相聚诗酒(乐事):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名士相聚(二难并):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问题二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

提示作者由乐一转本来是今天游宴的快乐作者由此感慨人啊其实生死万物的生和灭其实是非常迅速的作者由乐转悲有一个过渡他先写两种人一种人好静这种好静的人就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言一室之内 (“”,面对面

在家里室内和朋友面对面交谈。(畅谈

就是说我们这些好朋友我们是好静的我们在屋里谈谈人生啊谈谈抱负啊谈谈理想啊还有一种人啊好动他就可以放浪形骸之外这种人是可以到处形迹天涯可是作者说无论是好静也罢好动也罢这两类人其实他们的快乐都不能永保那么这样一来呢厌倦了之后,“由此产生了

教师明确

首先:“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A、及其所既倦 (动词达到得到

B、译文等到对于自己已经对得到的东西感到厌倦情绪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感慨就会随之而生

板书所之既倦 

这是永不满足的欲望使然我用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来概括。(板书

其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之所欣这里的”,古义过去以前原先感到高兴的事

今义方向

B、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或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C、犹不能不以兴怀 (代词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还不能不因此因为这而激起心中的感触

D、译文原先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还不能不因此而激起心中的感触

实际上是所遇已陈”,生命状态在不断变化无法把握我用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来概括。(板书

最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何况寿命长短完全听凭造化的大自然的唐代画家张璪曾经提出了一条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B、终归要走到尽头

生命的消逝无法抗拒”,我用个体生命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来概括。(板书

总体板书:1、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所之既倦

2、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所遇已陈

3、个体生命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无法抗拒

问题三第三段中俯仰古今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悲什么

教师明确如果说是感性的是浅表的情感表现那么则是理性的内在的情感体验只有足够大的才能上升为之境地因此这两种情感体验是不同的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说明作者悲叹古今同为生死无常板书表达生命无常的观点是一样

B、“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实际上是作者悲叹后人慨叹今人之慨叹”(板书),实乃悲哀之极。(我们后来在王勃的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得到印证

总体板书

1、 悲叹古今同为生死无常

2、 悲叹后人慨叹今人之概叹

)、体悟本文的思想情感

1、教师进一步明确悲叹之余作者用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著及其意义上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如此短暂此次聚会的有关情形就应记录下来使后人了解今人的兴怀也感触我的情志文章情感虽以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

2、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死生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慨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由此可见悲哀不等于悲观忧患也不必然导致消极,《兰亭集序在忧生叹逝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解读它时我们要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人生自然之美的执著和热爱正因为人生自然是美的有价值的它们的消亡才让人痛苦毫无价值的东西消亡了没有人会感到伤心因此,《兰亭集序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悲感弥漫于外深情激动于中一往情深恻然动人它对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一遍教师指导朗读情感如何抒发

让学生谈感想

练习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读此文后的感悟一起交流

示例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周国平一个人主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生命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尘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纵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痛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作业请将你写的一句话扩展为一篇以与王羲之对话为话题的随笔

板书设计

气候宜人(良辰):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环境优美(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生活美好(赏心):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相聚诗酒(乐事):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名士相聚(二难并):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所之既倦

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所遇已陈

个体生命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无法抗拒

悲叹古今同为生死无常

悲叹后人慨叹今人之概叹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失败之课教训如下

抽问太泛又极其类似无聊毫无意义

我在这堂课中前后估计抽了十余位同学在学生一起一坐中时间浪费不少问题机械而又类似只是简单抽问没有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和分析能力失去了抽问的本真意义实在不可取也

检查作业设计不精没有落实重点检测

我这次检查作业的设计都是些随文而教外遗留的题目这些题目中尤其是涉及句式共四句检查状语后置就有三句没有任何的代表性大大浪费了时间重点把握不准

讲解过程中板书过繁浪费时间

这次我把五点之由连都重要反映的原句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实际上毫无必要因为我面对的已经是高二的学生这样层次的学生已经能做笔记不需要老师这样简单的语句作板书大大浪费时间的只是在幻灯中一放即可落实不但能节省时间也避免在讲解中冷场”,等待

讲解不均匀重点不明显指导不到位

这次公开课说实话是我第一次在五中课堂开课不免有些顾虑一是自己并不自信因为高中语文课听得不多况教材并不熟悉尽管是天下第一行书文本鉴赏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讲解起来还是不能融会贯通加上平时上课抽问太少学生一下子并不能融入我的课堂教师光记得自己的讲导致指导不得力


附件

老师评语 通过

评语时间 :2018-11-22 09:47:19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