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线下研修作业 > 正文

群落的演替

  发布者:方敏    所属单位: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03-07    浏览数( -) 【举报】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介绍种群的概念、特征以及群落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群落的变化过程,是基础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本节内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对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高二的学生既没有高一新生的青涩,也没有高三学生的紧张压力,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已经对环保形成初步的概念,更容易在整体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并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演替的概念

2.描述演替的过程及各个过程的特点

3.说明演替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定义,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2.尝试参加小组合作,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3.尝试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查阅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落实这些规定的成效及前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演替的概念.类型

难点:演替的几个阶段;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生动充实,学生将会带着较大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另外,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高中班级容量普遍较大,很难做到人人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走,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的情况肯定会存在。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妥善处理。

六、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为一课时。

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期效果

 
 

所用媒体

 
 

导入新课

 
 

1.播放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提出问题:

 

观察并讨论生物如何一步步新土地上定居?

 

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1.观看图片和视频,观察生物在新土地上的定居过程。

 

2.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合作讨论。

 
 

学生被吸引进入新课,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多媒体视频

 

板书

 
 

演替的

 

概念

 
 

1.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见到一些光裸的荒地经过一段时间最终长出一片树林的现象吗?

 

2.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归纳演替的概念,强调该过程的时间性。

 

 
 

1.回忆身边的一些演替现象。

 

2.小组讨论归纳演替的概念,师生交流最后确定定义。

 
 

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情。

 
 

学生积极回忆并参加小组讨论,并且将讨论结果与教师交流,归纳总结出演替的概念。

 
 

多媒体板书

 

图片

 
 

演替的

 

过程

 
 

1.指导学生学习课本79页的

 

几幅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

 

2.多媒体板书:

 

 

                     
                     
     
     

苔藓阶段

     
     
   
 

 

 

 
 

提问:大致讲述这几个阶段的

 

特点和发生的有关时间

 

3.组织讨论课本78页的3

 

问题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大致过程。

 

2.小组讨论回答课本问题

 
 

通过课本与文字的阅读说明各个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学生可以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课本

 

多媒体板书

 

图片

 
 

演替的

 

类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0页的图片及相关文字,并与79页的图文作对比,设疑:这两种过程有何不同?

 

2.讲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的概念,展示图片加以说明。

 

提问:举例说明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1.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2.比较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能够准确说明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并且举例说明问题。

 
 

课本

 

图片

 

多媒体板书

 

 
 

人类活动

 

对群落演

 

替的影响

 
 

1.带领学生到教室附近的某一条路边观察“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提问:离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种类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课本81页的两个问题。

 

3.展示视频.图片说明人类

 

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4.讨论归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观看视频、图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完成课本P81思考与讨论。

 

 
 

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察,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课本

 

视频

 

图片

 

多媒体板书

 
 

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

 
 

1.展示关于黄土高原历史变迁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

 

2.展示“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的政策和法规,并用图片说明政策执行的成果和前景。

 

 
 

1.归纳、回答: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2.关注退耕现状,认同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促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了解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展情况。

 
 

视频

 

图片

 

 
 

小结

 
 

1.小结本节所讲的几个知识点,板书归纳总结。

 

2.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3.布置作业课本82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本P82练习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

 
 

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认真完成作业。

 
 

板书

 

课本

 

八、板书设计

1.演替的概念

2.演替的过程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6)森林阶段

3.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4.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八、补充材料

1.指导学生收集所在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图,比较湖泊.沼泽或林地的今昔面积,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物种入侵的有关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写一篇与物种入侵相关的科普文章。

3.介绍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程师。

九、教学反思

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我们更注重探究性学习,促使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合各类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教学总结,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高,树立环保意识。

十、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多次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探究问题,因此,学习效果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标准如下:

优:组内成员人人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讨论与模型制作,互相学习与纠错,共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良:组内成员大部分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差:组内成员没有合作意识,没有讨论.交流与互评等活动



线下研修作业

最新线下研修作业

热评线下研修作业

热门线下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