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2-032018-12-31

作业要求 :

题目:

      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新课程标准,拿自己做过的一篇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改进,认真思考: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并最终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内 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教学版块清晰,内容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反思真实深刻,有针对性。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

4.请在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危小娟    所属单位:第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2-11 20:53:11    浏览数( 0 ) 【举报】

《力》教学设计

遵义市第六中学      危小娟

一、整体设计:

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概念的认识,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但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物理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实例为基础,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科学归纳就是要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共性。力的概念的形成就是科学归纳的一个好案例。本节的重点是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时,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改变的原因。本节的难点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时,可以对归纳的方法进行一些点拨和提示,也可以在形成力的概念之前先做一些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符号;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观察图片或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水桶,鸡蛋,小车、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引入

(二)互动新授:

(一)、什么是力

1、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下列图片,并提出思考问题,几个情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T01.EPS

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上述事例中有哪些字眼说明了有力存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力”的概念。

2 活动与探究: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吗?

探究要求:请用你桌上的器材,设计如下几个活动,然后观察思考。

(器材准备:磁小车、磁铁、钢球、弹簧、橡皮泥、气球等)

学生选择合适器材证明,不接触的磁体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观看视频,小品《卖拐》片段,思考“人使劲跺脚为什么会脚麻?”

2、学生动手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学生用力拍桌子

      2)两个不同颜色的气球相互挤压

      3)人推墙壁

3、学生利用已有器材动手设计实验,再次证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现象。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学生捏橡皮泥比赛。

2、教师演示:拉(压)弹簧。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展示图片,分析交流图片中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1)第一个运动员用力将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2)第二个运动员用头将球顶回去,足球运动方向改变。

(2)足球守门员接住射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思考问题:根据以上几个实验,请你总结出力作用到物体上,分别发生哪些变化。你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力的作用效果吗?

(教学说明:重申无论物体是由静止(运动)到运动(静止),还是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巩固

1.用手拍打墙,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这时手感到很疼,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孩用力可将弹簧拉长,将木条压弯,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可让球向反方向飞出,汽车刹车后会越来越慢,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4.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手作用于船浆上的力  

B.水作用于浆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浆作用于水上的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


附件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